-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美中小学校长观念的差异与碰撞.doc
中美中小学校长观念的差异与碰撞
最近读了王红、吴颖民两人合作的《美国基础教育的再认识》一文。文章的观点很有见地,对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和建立科学辩证的自我认识,对深化教育改革都很有参考价值,同时也引发了我的一些新认识。
观点一:能让学生每天都愿意来的学校就是好学校。
什么样的学校是好学校?美国校长的回答是:“能让学生每天都愿意来的学校就是好学校。”答案虽然简单,内涵却不简单。这一理念决定了美国学校的生活特点。为了能让学生愿意到学校来上学,就必须想方设法吸引他们,比如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活动总是尽量贴近学生的生活,以各种生动灵活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室的布置也尽量多姿多彩。让学生“愿意”来,意味着“上学”不仅是出于一种理性的选择,而是出于一种情感上的归属,是教育由“他主”到“自主”的最基本体现。
这一观点和我的观点不谋而合。我一直认为,最好的教育就是:就学生而言,每天盼望上学,高高兴兴到学校;听到上课铃声喜欢进教室,喜欢自己的老师(把学习看成很有趣的事,看成是自己要做的事)。就老师而言,每天盼望上班,想着孩子在等待我;到了下班时间愉快地回家(有强烈的教育责任感,有足够时间回到家庭与家人幸福相聚)。
观点二:有效教学不等于游戏教学。
实际上,美国的课堂教学并不像一些媒体渲染的那样总是以游戏教学和活动教学为主,对于某些不适宜采取游戏和活动的教学内容,严谨、系统,以教师讲授为主的课堂教学方式在美国同样是不可缺少的。只不过美国的教师总是会想方法用表情、声音、语调以及各种身体语言展现一种轻松的气氛。在我们对美国的游戏式课堂教学津津乐道、羡慕不已时,美国的校长对这种教学方式也不无担忧。他们认为这种教学方式往往会因为过分轻松和松散而降低教学效果。
这一观点值得我们深思。对于课改以来出现的形式大于内容,活动重于实效的课堂状况,我们一直在担忧。课程改革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绝没有要求大家因为“自主”所以就可以放羊,因为“合作”所以就只有分组、转身讨论的形式,因为“探究”就不管是否需要都要挖一口井,为了考试教学,提早讲高度,求深度。课堂上的热热闹闹不是课改的追求,把这种现象的存在且有弥漫之势的过错都推给课程改革,是一种缺少自省的不负责任的作为。
倒是我们的教学过多的讲求正统,生硬的表演居多,自然、生活化的互动较少,缺少应有的幽默和生动。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2008年暑假期间的海内外国际基础教育研讨会,来自美国的老师,无论是高校教授,还是中小学教师,他们的课堂语言、语调和表情、身体语言的丰富是我们难以企及的。
观点三:美国学生并不轻松
一般来说,美国小学的课堂多数都比较轻松愉快,做作业的时间也很短。但是到了初中和高中就大不一样了。通常情况下,初中和高中学生在放学后都有两三个小时的作业。尤其是那些立志上美国一流大学的学生,对他们来讲学习到深夜也是常有的事。
这一现象提醒我们,小学课堂是绝对应该轻松的,绝对应该让孩子感到课堂是有趣的 ,让他们觉得学习很好玩,以至很高兴到学校、进课堂、玩学习。对于中学生,适当的负担是一定必须有的。我们现在的负担之变形,是因为做的作业大多是机械训练,题量很大,重复演练,以至学生对作业毫不兴趣,自然而然地把作业训练视为一种负担。
观点四:美国学生基础不差。
我们比较中美基础教育,结论往往是:中国学生基础好,美国学生创造能力强。得出这一结论的主要证据是一些国际比赛(比如奥赛)的成绩。但是我们忽视了一个事实,那就是参赛选手的选拔机制和普遍代表性不一样。
美国学校没有统一的教科书,教学内容由教师自己掌握。在一些普通学校里,教学内容的确比较简单。而在一些好的的学校,教学内容难度也较大,和中国的重点中学比一点也不逊色。说“中国学生比美国学生的基础好”这个结论不一定站得住脚,在某种程度上,确如数学家丘成桐教授所说,这是一种“可怕的自我陶醉”。
对于中美学生的基础问题,历来有杨振宁和和丘成桐为代表的两种说法。
纵观历史,中国人遇事总是喜欢找出自己的长处,足以压人一头,心理上才平衡,尤其是对那些比自己明显强的对手,总要试图找出某方面的优势来。关于中美两国中小学生的基础强弱结论也是这样,就是不肯示弱。
其实,这恐怕是一种民族心理作祟。
美国学校没有统一的教科书,这和我们现在实行的“一标多本”有某种相似之处。关于教学内容,不同的学校,特别是普通学校就是很简单。这是需要勇气和胆识的。我们的学校特别是普通学校,就是不肯承认差异。再差的学校也要按照“课标”要求上难度,再弱的学校也喜欢用重点中学题考试,再后进的学生也不愿意分层选择考低档难度的试卷。不愿示弱,在这里,其实和不切实际、自欺欺人是同义词。
不同的学校就是要有不同的教学目标,而且要毫不愧色地去实行,这才是我们应取的科学态度。
观点五:高考指挥棒在美国的作用。
对于“追求升学率”,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新时代职业英语》教学资源_传媒英语_Unit_6_.pptx VIP
- 中医临床执业医师考试题及答案2025版.docx VIP
- 超声中信号处理.ppt VIP
- 《新时代职业英语》教学资源_传媒英语_Unit_7_.pptx VIP
-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全册课件》.pptx
- 《新时代职业英语》教学资源_传媒英语_Unit_9.pptx VIP
- 宝钢质量管理经验.doc VIP
- 勿忘历史,珍爱和平——抗战胜利80周年主题班会-2025-2026学年初中主题班会优质课件.pptx VIP
- Kuka控制系统 KR C5安装指南.pdf VIP
- 学习2025年《初中初三开学第一课》.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