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04年3月 当代中国史研究 Mar 2004
第 11卷 第2期 ContemporaryChinaHistoryStudies V01.11 No.2
【国史讲座】
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发展道路的思考
陈其泰
[摘 要I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前,自李大钊开始传播唯物史观,此后经郭沫若、吕振
羽、范文澜、菊伯赞、侯外庐等的努力,马克思主义史学家坚持革命性与科学性结合,显示出自已
建构研究中国历史体系的规模和力盆,因而20世纪把中国史学推向了新阶段。建国后17年,马克
思主义史学虽然经历过严重的曲折,但成绩仍是主要的,主要表现在:以唯物史观原理与中国实际
相结合的方向得到坚持,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在通史、断代史和专史领域以及大规模整理历史文
献等方面都有重要成果;1958年以后教条化严重泛滥时,郭沫若、范文澜、翁伯赞等挺身而出进
行抵制,一批熟悉历史考证的学者在唯物史观指导下,使史学达到新的境界。在改革开放的新时
期,经过批判和反思极 “左”路线危害,解放思想,史学出现了开拓进取、欣欣向荣的新局面。
[关键词」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 革命性与科学性 建国后 17年史学 新时期史学
[中圈分类号]K092;A56.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4952(2004)02-0031一13
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自李大钊 1919年发表 ((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传播唯物史观以来,
已走过80多年的历程,从涓涓细流壮大成洪浩的江河。80多年的发展,著述丰富,名家辈
出,提出了大量重要的理论观点,开拓了许多重要的研究领域,极大地改变了中国史学的面
貌,同时又经历了曲折的道路,有过深刻的教训。总之,80多年来成就很大,需要总结、反
思的问题很多。限于我的水平,今天只能就下面三个问题讲点粗浅的看法,不当之处请予以
指正。
一、唯物史观传播把中国史学推向新阶段
五四运动前后至大革命失败前,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思想文化界的传播形成了一个热潮。近
些年来,学术界有的人自觉或不自觉地对唯物史观指导史学研究提出怀疑,每每讲到中国学者
接受马克思主义社会形态学说是因为受了斯大林的影响,照抄了 《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
主义》的小册子,因而其科学性值得怀疑。其实这本身在时间上是先后倒置。最早介绍马克思
社会形态学说的是李大钊,他于1919年5月写 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中论述 “马克思历史观
的主要部分”时说:“大体而论,吾人得以亚细亚的、古代的、封建的及现代资本家的生产方
法,为社会经济的组织进步的阶段。’,川 社“会的物质的生产力,于其发展的一定阶段,与他
从来所在那里面活动当时的生产关系,与那不过是法制上的表现的所有关系冲突。这个关系,
[讲座日期〕2003一11一24
[作者简介」陈其泰,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研究所,1008750
当代中国史研究 2004年第2期
这样由生产力的发展形式变而为束缚。于是乎社会革命的时代来。巨大的表面构造的全部,随
着经济基础的变动,或徐,或激,都变革了。;[1](1.12)他根据的是日本河上肇的译本,而斯大林
的小册子是1938年9月才著成出版的,时间相差近20年。李大钊在 1919--1924年写了一系
列宣传唯物史观的文章,发表在 新《青年》等杂志上,如 《物质变动与道德变动》 (1919),
《由经济上解释中国近代思想变动的原因》(1920), 《马克思的历史哲学与理恺尔的历史哲学》
(1920),《唯物史观在现代史学上的价值》(1920),((研究历史的任务》(1923), 史《学要论》
(1924)等。他在 《史学要论》中明确论述唯物史观在历史学引起的伟大变革:“从来的史学
家,欲单从社会的上层说明社会的变革,— 历史,— 而不顾社会的基址;那样的方法,不
能真正理解历史。社会上层,全随经济的基址的变动而变动,故历史非从经济关系上说明不
可。这是马克思的历史观的大体。”“马克思所以主张以经济为中心考察社会的变革的原故,因
为经济关系能如自然科学发见因果律。这样子遂把历史学提到科学的地位。”因此,李大钊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第五单元草原牧歌——《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课件2024-2025学年人音版(2024)初中音乐七年级上册.pptx VIP
- (2025秋新版)部编版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三课共建网络美好家园》ppt课件.pptx
- NB-T11409-2023水电工程费用构成及概(估)算费用标准.pdf VIP
- 养鸡技术大全技术详略 - 畜牧.docx VIP
-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全套教学课件(共531页PPT).pptx
- 湘科版2017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详解.pdf VIP
- 宗教事务条例培训.pptx
- 慢性痛风性关节炎伴多发性痛风石一例并文献复习.pdf VIP
- 5.1 认识大数据 课件 粤教版(2019)高中信息技术必修1.pptx VIP
- 23J916-1 住宅排气道(一)图集.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