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基于Visual_Basic的V带传动的模糊可靠性优化设计.pdf
维普资讯
: : 堡
文章编号 :1003.~ (2005)OT.0022.03
基于VisualBasic的V带传动的模糊可靠性优化设计*
李文荣 .
(安徽理工大学 ,安徽 淮南 232001)
摘 要 :运用模糊可靠性设计理论和最优化设计方法,建立了以承载能力最大为 目标的带传
动模糊可靠性优化设计的数学模型,以目前流行的VisualBasic计算机语言的形式 ,采用复合形法,
结合 实例进行 了优化设计 。
关键词 :v带传动;优化设计 ;模糊可靠性
中图号 :TP202;TP273 文献标识码 :A
1 引言 2.2 建立模糊约束条件
常规优化设计在实际设计 中得到了广泛 的应 由于带传动的可靠度存在着从完全可靠到完全
用。然而 。为了在实际设计 中解决设计参数的随机 不可靠的中间过程,因而可靠度按模糊约束来处理。
性和设计边界的模糊性问题 ,就要应用到模糊可靠 另外。带传动的主要失效形式是打滑和疲劳破坏,根
性优化设计理论。该理论能将上述两者同时兼顾, 据设计准则 ,带不打滑和不发生疲劳失效 的可靠度
且能在设计中预测该零部件 的可靠度,真实反映出 R应大于给定的模糊许用可靠度。
设计参数的客观属性。因而能得出更加符合实际的
(I)带传动的模糊可靠度约束
优化解。本文以近年来逐渐广泛应用的窄 V带传
R一[R]≥0
动为例,采用 VB语言形式 的复合形法进行 了优化
式中 [R]——带传动不发生打滑和疲劳失效
设计 。
的模糊许用可靠度。
某窄 v带传动的原始数据为:电机额定功率 P
(2)两带轮中心距 口的约束
= (4±0.8)kW,主动轮转速 n。=(1450±90)r/rain,
0.7(f+1)l+h≤口≤2(i+1)l
从动轮转速 /t=(382±40)r/rain,要求带传动的可
靠度 R≥0.999。首先根据 已知条件选取 SPZ型带。 式中 f——带传动的传动比, = ;
2 模糊可靠性优化模型
^——带的厚度 。
2.1 确定设计 变量和 目标 函数
对 V带传动而言,要求在满足一定限制与预定 (3)带的速度约束
可靠度的条件下,获得最佳承载能力。单根 V带承 对窄V带传动,一般要求满足5IIl,s≤t,≤35m/s,则
载能力的统计平均值 5≤ ≤35
。
一 警一害× (4)绕转次数限制
一 般要求 转次数满足1O00v/Ld≤20,则
[1一六] (1)
19 1 ≤20
式中 C——实验常数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基于RBF神经网络的变压器保护.pdf
- 基于RBF神经网络的图书馆读者满意度评价体系构建研究.pdf
- 基于RBF神经网络的数控车床热误差建模.pdf
- 基于RBF神经网络的混沌保密通信的研究.pdf
- 基于RBF神经网络的粮食生产预测研究.pdf
- 基于RBF神经网络的结构可靠度分析方法.pdf
- 基于RBF神经网络的股票价格预测.pdf
- 基于RBF神经网络的股票市场预测_陈政.pdf
- 基于RBF神经网络的风力发电机组故障诊断研究.pdf
- 基于RBF网络的汇率短期预测.pdf
- 2025年江西省时事政治考试试卷带解析必背(有一套).docx
- 2025年河南省公务员考试时事政治考试试卷带解析附完整答案【全优】.docx
- 2025年河南省公务员考试时事政治考试试卷带解析及完整答案【各地真题】.docx
- 2025年辽宁省公务员考试时事政治考试试卷带解析附完整答案【夺冠】.docx
- 2025年河南省时事政治考试试卷带解析含答案【预热题】.docx
- 江西昌河航空工业有限公司校园招聘模拟试题附带答案详解及参考答案1套.docx
- 2025年江西省时事政治考试试卷带解析必背(综合题).docx
- 2024年案件风险防控学习心得体会范例(4篇) .pdf
- 2025年江西省时事政治考试试卷带解析(全国通用).docx
- 2024年竣工验收管理制度(三篇) .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