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发表论文(纸质刊物扫描).doc
发表论文(纸质刊物扫描)
一、以下粘贴论文所在刊物在新闻出版机构查询结果截图
网址:(/govservice/134.shtml)
二、以下粘贴刊物含刊号的页面(若是报纸则粘贴刊物名和期数)(每图占一页)
以下粘贴论文所在目录页(每图占一页,红线划出作者)
以下粘贴论文图片(每图占一页)
以下粘贴论文电子稿
从 《慢生活》看学生的作文恐惧
于红艳 溧阳市光华高级中学
《慢生活》——这是我们这学期布置的第一篇作文,学生拿到文题之后都怨声载道,大呼不会。似乎比末日到来更让人恐惧,无话可说,无处下笔。牙齿磨碎了笔杆,作文本上仍只字未有。即使写出来的,大部分都是编出来的、凑出来的、逼出来的,一些套话作文、空话作文,读来味同嚼蜡。
就这样,学生写作文苦苦的受着煎熬,教师教作文也倍感无奈。
这样的例子并不鲜见,几乎从事语文教学工作的人应该都遇到过。怕写作文是当今中学生感到最为头痛的一件事情。而写作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难点,也是高考的重头戏。因此,作文教学被师生认为是语文教学中一块最难啃的骨头。
面对如此糟糕的作文现状,不得不引起思考。
为了更好的开展作文教学,在所教班级做了一个简单的调查,了解了他们何以如此惧怕写作:
一、远离社会,生活单调
“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的流个不停。”叶圣陶先生用生动而贴切的比喻阐明了生活与写作的关系。社会生活是文艺创作的唯一源泉,学生作文亦是如此。而现在的学生,每天在家校之间往来不断,完全丢掉了现实生活,对生活是有着非常大的隔膜的,记得一次作文课《牵动心灵的声音》讲到了小麦拔节声,蝴蝶闪动翅膀的声音……学生的第一反应就是我们这里也种麦子吗?能听得到蝴蝶扇动翅膀的声音吗?可见学生已经在家庭与学校、在书本与作业本、在教室和寝室之间的狭小的空间里已经逐渐的变得茫然无知,成为追求分数的机器,而丧失了本真的生活。
后来写“瞧,这个人”,我就让学生仔细认真的去观察身边的同学、老师、自己的亲人等,去发掘他们身上平时不易察觉的特点。结果出乎意料的好,有一个学生写自己的同桌,写同桌在谈到自己喜欢的军事时那熠熠闪光的小眼睛、写同桌面对苦思不解的数学题时那愤怒的冒火的小眼睛、写同桌在和同学说笑时那眯成一弯晓月的小眼睛,惟妙惟肖,班上同学赞不绝口。
除此,在课堂上也引领学生多关注一些细节。比如一片树叶的盛衰,一朵花的开放,某个同学的某个瞬间,或是名人的生活等等。
让每一次的写作都建立在现实的生活的基础上,让学生有话可讲并且乐于讲,他们就会自然的爱上写作。
二、与自身素质相关
现在的中学生,似乎从小学入学的那一刻开始,就认定了要好好学习,拿个高分数,考个名牌大学。而父母也只要求子女读好书,拿高分,出各种练习册之外的书一律不许碰触。学生的学习都变成了功利化的学习,所以相当部分的学生没有形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和动笔积累(日记、周记、摘抄)的习惯,没有读书的习惯,甚至从不读书,既没有生活实践,又不从书本中感受别人的经验,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
常言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只有语言积累到了一定的程度,才能文思泉涌,笔下生辉。
一次和一个学习很认真的学生谈心,他说面对自己每天认真辛苦的读书却换来这么惨不忍睹的成绩真是非常的灰心,真的就想放弃语文学习了。其实这个学生真的很认真,几乎看不到他和班上的同学说笑,只拼命的做题目。但只一点,从来不读出课本题目之外的书,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共同制定了一个读书计划,每天读点书,把自己的心得以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或者也可以直接和同学和老师交流。现在,他消除了对作文的恐惧,并对自己的语文成绩非常自信。每个礼拜他都会笑嘻嘻的问我,老师,我们这个礼拜什么时候写作文啊。这就是赞可夫说的“只有学生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情况下,才能产生出使儿童的作文丰富多彩的那些思想、感情的词语。”
可见,要让学生养成读书积累的好习惯也是克服作文恐惧的一个很好的方法。
三、作文教学中僵化的命题作文形式
学生的读书、写作习惯和兴趣没能得到培养,但我们的教学却定期一篇作文,并且要限定字数,限定题目,在长久的为考试服务的作文教学中,甚至有了固定的作文模式,写什么,如何写,如何开头,如何结尾,更可悲的是学生的作文中一定会表达“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为社会主义添砖加瓦”的思想感情。写作不能表达、抒发他们自己的真实感受,他们的写作热情也就自然的被扼杀在了程式化的被动写作之中,因此,在他们看来,作文的过程就是一个痛苦的“凑字数”的过程。一般情况,我们的作文课,往往都是两节课,而且还是每周的固定时间段,每到这两节课,学生就都失去了平日的活力,他们在这个固定的时间被人为的把自己的心灵束缚在一个小圈子里,此时此刻,他们的痛苦、郁闷、无奈竭斯底里都极致的表现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