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台北当代艺术馆实习申请办法.doc
台北當代藝術館實習申請辦法
九十九年四月二日修訂。
一百零一年四月十日修訂。
一百零三年四月一日修訂。
一、宗 旨:
台北當代藝術館(以下簡稱本館)為培育當代藝術研究及博物館行政人才,並促進本館與學術機構之交流,特制定本辦法,提供國內外大專院校學生與研究生至本館進行實習與研究工作。
二、申請對象:
凡年滿十八歲以上,就讀國內外大專院校與研究所藝術管理、藝術教育、藝術理論、博物館學、外國語文、大眾傳播、視覺設計、文化創意產業或其他相關系所之在學學生,均可向本館提出申請。
三、實習期限:
本館實習每年分兩期實施,申請者可針對期別內之任何時段提出申請,惟實習總時數不得少於320小時,實習期間需每週至少到館值勤四天,每天至少八小時。
期別及申請期限如下:
期別 起訖時間 申請截止日期 上半年度 1月1日至6月30日 11月30日 下半年度 7月1日至12月31日 5月31日
四、實習類別:
分為展覽業務、教育推廣與發展行銷與媒體與設計組四大組別。
各類實習內容說明如下:
(一)展覽業務:展覽規劃與卸佈展執行、展場空間及展作資料彙整等。
(二)教育推廣:各類教育活動規劃與執行,如研討會、講座、藝術教育課程、館校
合作、問卷設計、觀眾研究等。
(三)發展行銷:行銷專案活動企畫及執行、公關媒體聯繫、年報編譯製作、廣場活動、
記者會、開幕晚會。
(四)視覺設計:平面設計、文宣設計及空間設計相關。
(五)影音製作:活動紀錄、剪接後製。
以上五類除所屬類別之實習內容外,實習期間內皆須參與展場公眾服務工作。
五、申請流程:
填具申請書乙份(見附表,須附上電子檔大頭照或一吋大頭照)。
並備齊下述資料,依實習梯次於截止日前向本館提出申請。
自傳及實習計劃書(含實習目標、項目、期間等內容)一份。
師長推薦函一封。
修習過藝術相關課程之成績影本;非華語系國籍者需提供中文能力證明乙份。
學生證影本
本館實習評審小組就申請人相關資料進行初審。
相關申請資料請寄至:103台北市大同區長安西路39號,公眾服務收;
或Email完整電子檔至services@mocataipei.org.tw。
(四)本館將公告初審通過者名單於官方網站並通知面試時間。
(五)面試通過合格者將由本館通知申請人依規定時間報到,進行實習事宜。
六、實 習 考 評 方 式 :
(一)研究所實習生由本館館員擔任實習輔導人員,大學部實習生由本館安排至各組觀摩實習,實習期滿依各校實習生評量表項目以及館內實習表現、實習日誌、實習研究報告等,給予成績及考評意見。
(二)依規定實習期滿,由本館開具實習證明,實習績優者得由本館另頒給獎狀。
七、限 制:
(一)實習期間需每週至少到館服勤四天,每天至少八小時。實習實數少於320小時者,
本館保留開具實習證明之權利。
(二)實習期間於本館取得之各類資料,未經本館同意不得以任何形式對外傳播或發表。
(三)實習生須依約定時間到館實習,並配合本館人員之輔導參與館務規劃或執行;實習期間如有不當行為或損害館譽之情事,本館得終止其實習資格並通知就讀系所。
(四)本項實習屬無薪給之職前訓練與現場學習性質,除特殊狀況外,本館以不提供誤
餐費、交通補助或其他福利為原則。
八、本辦法經本館館務會議通過後公佈實施,修正后亦同。
※2015下半年實習請務必於5月31日前向本館提出申請
臺北當代藝術館實習申請書 年 月 日
No. Internship Application Form Date:
申請人姓名
Name 性別
Sex 出生日期
Birth Date 年 月 日 國 籍
Nationality 身分證字號
ID / Passport Number 電 話
Phone number 傳真
Fax Number 電子信箱
Email address 住 址
Address 專 長
Specialty 興 趣
Interest 語文能力
Language 學 歷
Education 經 歷
Experience 曾修習之美術相關課程
Experience of
related curriculum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