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成长与发展的若干思考.ppt

关于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成长与发展的若干思考.ppt

  1. 1、本文档共2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关于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成长与发展的若干思考.ppt

关于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成长 与发展的若干思考 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靳岳滨 2006年7月 前言 心理健康教育及其课程面临的问题 1、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尴尬处境,心理教育教师自身的困惑与烦恼 2、课程误区:心理课简单,人人都能上;表演化倾向影响课程的深入推进 3、好的心理课很少,好的心理教育教师很少。 一、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基本素质 (一)高尚的职业道德 1、热爱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助人为乐的人格特质: 接纳(“无条件积极关注” 。消极关注与关注消极)、尊重(理性色彩)、温暖 (感情色彩 、传递温暖)、真诚(“辅导者愈是他自己,愈是不戴专业面具或个人面具,当事人就愈有可能发生建设性的改变和成长。” ) 、同理(“用当事人的眼睛看世界” ) 。 2、保护和尊重学生的利益和人格 原则: 保密原则、启发原则 、 坚持原则 、协调原则 。 3、以良好的伦理道德观念指导学生 对于学生品德和人格的健全发展有重要意义 引导学生以积极的的态度面对人生 在引导学生解决生活中所遇到的各种矛盾的同时,升华起思想境界和道德品质。 (二)健康的心理素质 1、人格与心态是积极的 2、善解人意,能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3、情绪稳定,具有良好的情绪管理能力 4、头脑敏锐,感情真挚,良好的心理素质 (三)精湛的专业能力 1、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理论 (心理学理论。 了解人类信息加工、人类心理发展、心理健康、心理辅导和心理测量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2、在教育实践中锻炼自己的专业技能 (四)适当的自护意识 1、自我完善,在“助人”过程中实现“自助”。 2、自我调适,保护自己的心灵不受伤害。 3、具有相应的法律意识,避免纠纷。(清楚自己的能力界限) 二、需要澄清的几个问题 (一)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与其他教师身份的区别与联系 1、与班主任 相同:面对同一个班级的学生;目标都是为了促进学生发展。 区别:班主任更多是管理者身份,强调纪律与秩序。 心理教师则主要承担对学生的辅导任务,更多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和精神生活。 集两种身份于一身时候,容易发生角色冲突。 2、与学科教师 相同:对象相同,大目标相同 区别:学科教师主要是学科知识传授者。(合作者、引领者是针对只重视知识传授问题而言) 心理教师的工作主要不是传授知识,而是利用相关知识和技能,引导学生解决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心理问题,促进起心理的成长与成熟。 3、与心理咨询师 相同:都是做人(学生)的心理、精神的工作。 区别:服务对象不一样。(全体与个别,正常与异常) 服务的要求不一样。 专业知识、技能要求不一样 。 心理教育、心理辅导与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的区别 教育 辅导 咨询 心理治疗 常态的 对象 异常的 预防的 功能 治疗的 认知的 内容 情感的 团体的 重点 个别的 结构的 方法 非结构的 终身的 时间 定时的 三者的区分是相对的,不是截然分开,有部分重叠与交叉。 (二)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与德育活动的区别与联系 相同: 1.工作对象均为学生。 2.目的、职能均是育人。 区别: 1.学生观不同。(评价性、移情性学生观) 2.内容除共同交叉部分外有些不同。(各有独立的部分) 3.目的总的一致,具体目标上有差异。 4.方法上有所不同。 (三)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与学科课程的区别与联系 相同: 1、都是利用课堂组织形式进行教学。 2、都使用固定的教材 区别: 1、学习任务不同(学习基础知识与技能;? 强调调动学生的经验、产生体验。) 2、课堂教学形式不同(讲授为主。活动型教学。) 3、关注点不同(思维能力,知识掌握的情况;情绪、情感、生活态度。) 4、考评要求不同(以考试成绩为评价依据。通常没有考试,或是以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情况检验学习效果。) 三、心理健康教育课教师 的专业发展 (一)应具有心理教育课程的设计能力 1、要有相关的知识背景。 2、要贴近学生的心理生活,要有时代性。 3、要充分了解并吸纳心理教育实践中创造的成果。 4、应为课堂内的心理教育提供延伸机会。

文档评论(0)

gshshxx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