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你好。张教授.doc
你好。张教授
你好。张教授
谢谢你的回答,对我这么大的支持我想问一下你羊毛疗你治疗过吗?还有关节响是什么引起的啊,羊毛疗的发病原因是什么呢?能决然解吗?谢谢您,
专家意见:
羊毛疔——实为缺硒所致的克山病克山病是一种原因不明的地方性心肌病.1935年此病在黑龙江克山县及其邻近县的农村暴发流行后,造成大批居民,特别是妇女的死亡之后,其他地区相继发现此病.由于病因不明,遂因地命名为克山病.本地老百姓的民间叫法为羊毛疔,攻心翻,臭翻及快当病.在犯病时患者一般要浑身抽搐,胸闷,心里难受,恶心,频繁呕吐.每当这时,可以用一根消了毒的针在患者的胸前挑出血,然后拔火罐,将血拔出,这时症状能缓解.医院治疗可给大量输液维生素C使病情缓解.平时上火或着凉都会犯病,每年一般发作1-2次.克山病的基本发病原因是缺微量元素硒,可多吃些富含“硒”的食物.如洋葱,大蒜,蘑菇等.病.现在父亲出远门,我们再不担心,仅仅告诉他注意吃洋葱,大蒜,蘑菇.“硒”的缺乏并且补充“硒”确可预防和治疗克山病的发生.除去缺“硒”这一因素,就不存在克山病了.克山病在我国分布地区甚广,已确定存在克山病区的涉及黑龙江,吉林,辽宁,山东,内蒙,河北,河南,山西,陕西,甘肃,4川,湖北,云南和西藏等十4个省和自治区;在国外,除与我国吉林省病区接壤的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北部长白山东麓地区可能出现过克山病以外,目前尚无肯定证据证明其它国家中存在此病.克山病的心脏病理变化为心脏实质性的坏死,纤维化而致心肌收缩功能降低,形成急,慢性功能不全;临床上按心功能分为急型,慢型,亚急型和潜在型4型.克山病具有明显的地区性发病特点,并且主要发生在农业人口中,多发人群为断奶后学龄前儿童及生育期妇女.西南病区绝大部为儿童;克山病具有年度及季度高发的特征.据统计,北方11个克山病省区的急型,亚急型克山病最高年度发病率为万分之六.克山病的病死率在历史上达到85%以上,危害极大.近年来由于防治工作的改进和人民生活的改善,发病及死亡人数都明显下降,全国有不少县社已连续多年控制了发病,急型病死率降至20%以下.科研工作者对病因的解释约可区分为生物性和非生物性因素两种学说.传染学说的主要依据认为克山病某些流行特点符合传染的流行规律,例如具有年度高发和季节多发的波浪性发病以及疑为人群免疫现象的小儿近年多发.在生物性因素方面,过去对细菌,寄生虫已进行过大量工作.目前,主张生物因素者多认为此病是一种自然疫源性病毒传染.用组织培养法从云南的一名亚急型人血液中分离出一株CoxackieB4型病毒,与患者双份血清进行中和试验,效价呈4倍升高,接种乳鼠引起心肌坏死等病变,但由于分离出的毒株随分离材料及次数的不同而得出的型别亦异,又所分离出的CoxackieB4型毒株不仅在病区,非病区也有广泛散布,因此难于确定该毒株与克山病发病间的关系.非生物因素学说取得新的进展,微量元素硒和克山病的关系已经肯定.非生物病因学说的提出可溯自六十年代初期,当时于维汉根据临床观察得出克山病是一种与营养因子有关的心肌病.谢景奎,王凡等又提出了克山病病因的水土致病概念.王凡等从克山病病理形态学改变的一系列特点推断其基本病变不像是由生物性因素引起的,并且观察到生活于病区的病人心肌中常有新旧病变共存的现象,离开病区后新病变不再发生,说明病因长期存在于病区的自然环境中,并不随病人带走,因而从病理改变上为克山病的生物地球化学病因学说提供了重要的论证.他们认为:病因存在于病区的土壤和水中,可能是某些元素或化合物的过多,不足或比例失调,通过食物和饮水作用于人体,干扰心肌代谢而引起发病.近年他们认为克山病是多因素(硒,钼与维生素E缺乏及亚硝酸盐摄入)复合作用引起的地方性心肌病.克山病地区常伴有动物缺硒病.兽医工作者和本地医生早期就注意到克山病和幼畜白肌病在心脏病理改变和流行特点方面的某些相似,曾提出两者可能同属一种病的设想,随即开始预防上的尝试.1965年西安医学院在陕西合并用亚硒酸钠及维生素E,1969~1972年医科院克山病防治小分队在黑龙江单独用亚硒酸钠片进行预防观察,但由于发病率低,均未能得出肯定性的结论.1973年医科院克山病小分队根据病区居民血,发中硒含量的比较分析结果,提出病区居民血硒及发硒均处于甚低的水平.1974~1975年小分队又在4川冕宁县克山病高发区使用亚硒酸钠片后,肯定了硒的预防效果;西安医学院于1975至1976年在陕西店头进行亚硒酸钠片的预防观察,亦取得显著的效果.地质学工作者通过病区外环境材料的分析,证实了从我国东北到西南形成一个作物硒缺乏带.这个带正好与克山病的分布一致.根据以上观察和实践结果,提出硒是克山病病区的水土因素.克山病的地方性硒缺乏学说并不排除生物因素手可能参预,只是认为克山病的基本发病因素是缺硒,因为克山病是地方病,而决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