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世之画衰败极矣!.docVIP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近世之画衰败极矣!” 作者 张长虹 发表于2012-04-21 22:49 不仅在当时引发了程度不等的艺术“革命”,而且为我们开启了一扇管窥近代社会思想与文化的窗口。 《广艺舟双楫(外一种)》 康有为著 姜义华 张荣华编校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0年10月第一版 126页,18.00元  《书镜》与《画镜》作为康有为书画理论的“双楫”,不仅在当时引发了程度不等的艺术“革命”,而且为我们开启了一扇管窥近代社会思想与文化的窗口。   张长虹   1917年,康有为(1858-1927)参与张勋复辟失败后,避地美使馆。时《广艺舟双楫》由上海长兴书局开印第十九版,而日本学者中村不折、井土灵山等又以所译日文版相赠。抚古论今,康有为慨然题曰:“吾以十七日草成《书镜》,行之数国,凡散布数十万册,古无有焉。其著书之因缘最远大,世无知者。俯仰宇宙,事过境迁,与公草《画镜》,后之览者,其有感夫?”(《广艺舟双楫》,上海长兴书局民国七年铅印本,书前插页)   所谓“《书镜》”,即康有为著《广艺舟双楫》(1889年成书)。1888年秋,进京应考的康有为以布衣身份向慈禧太后、光绪皇帝上书,请求变法。上书失败后,康在苦闷彷徨中,接受沈曾植建议,著成书法理论著作《广艺舟双楫》。此书自称是在包世臣《艺舟双楫》的基础上,“孳之衍之”,因称《广艺舟双楫》,除“自叙”外,共六卷,分作二十七篇。康氏主要书学观点集中体现于“卑唐篇”、“备魏篇”,号召时人摒弃“帖学”,而应师法“碑学”(主要指魏碑)书风。但包世臣书既谈书法又论文章,故称“双楫”;而《广艺舟双楫》只谈书法,顶多算“单橹”,所以后改名为《书镜》(此名可能是受其岭南前辈吴荣光《帖镜》启发)。日文版出版时,则改名为《六朝书道论》。   康氏说该书“著书之因缘最远大”,可见于“卑唐篇”:“唐碑古意未漓者尚不少……此类甚多,皆工绝,不失六朝矩镬,然皆不见称于时,亦可见唐时见气。如今论治然,有守旧、开化二党,然时尚开新,其党繁盛,守旧党率为所灭。盖天下世变既成,人心趋变,以变为主,则变者必胜,不变者必败。而书亦其一端也。”(第55页)又“原书篇”:“书学与治法,势变略同,周以前为一体势,汉为一体势,魏晋至今,为一体势,皆千数百年一变。后之必有变也,可以前事验之也。”(第10页)   很明显,这是苦闷彷徨的康有为借研究书法之机,相对隐晦地阐发其“变法”理论。不过康氏到底书法素养精深,又受过西学影响,所以能将这些“变”的理论控制在一定范围内。故康有为的“碑学”理论,仍是继阮元、包世臣之后集大成式的书法理论体系,并因此将晚清“碑学”书风推向大热。   康有为1917年新著的“《画镜》”,以《万木草堂所藏中国画目》之名更为人所知。康氏有感于《书镜》之言外之意竟“世无知者”,未能发生作用。而“事过境迁”,《书镜》之宗旨,显然已不合时宜,故康另著《画镜》,以明其当日心迹。但这两部书仍然苦心孤诣地贯穿了康氏“变法”理论的核心:“以复古为更新。”(第105页)   《万木草堂所藏中国画目》后,有康有为“丁巳(按:1917年)十月”后记,交代著述背景:   丁巳五月蒙难,避地美使馆。院前槐樗交荫,名之曰“美森院”。杜门半载,一身面壁,室中空空无一物……然性癖书画,戊戌抄没,旧藏既尽。中外环游后,搜得欧美各国及突厥、波斯、印度画数百,中国唐、宋、元、明以来画亦数百,有极爱者。思之既不可得见,乃邮画目来,闭户端居之暇,乃写所藏目录。外国者不详,先写中国者。(第126页)   上书失败写《书镜》,复辟失败写《画镜》,书、画艺术在康有为之类半新半旧文人(政治家)心目中的位置,颇堪玩味。   《万木草堂所藏中国画目》开头便下了个决绝的判断:“中国近世之画衰败极矣,盖由画论之谬也。”该书自唐至清,共列其所藏中国画三百八十八目,论述了中国画学衰败的原因,并以自己的经历见闻,提出了振兴中国画的新见解。   在讨论中国画之“衰败”时,康有为认为“今欧美之画与六朝、唐、宋之法同。元、明大攻界画为匠笔而摈斥之……中国既摈画匠,此中国近世画所以衰败也”(第105页)。康有为认为,抛弃形似、只取“士气”,是中国画衰败的主因。   康有为讨论中国画时,主要参照系是“欧美之画”。“戊戌变法”失败后,康氏一度曾游欧洲,对西方国家的物质进步留下了深刻印象。在其所著《物质救国论》(1905年)一书中,他将绘画与工商业直接联系起来:   绘画之学,为各学之本,中国人视为无用之物。岂知一切工商之品,文明之具,皆赖画以发明之。工商之品,实利之用资也;文明之具,虚声之所动也。若画不精,则工品拙劣,难以销流,而理财无从治矣。文明之具,亦立国所同竞,而不可以质野立于新世互争之时者也。故画学不可不致精也。(《物质救国论》,上海广智书局,光绪三十四年初版,第78页)

文档评论(0)

xx8860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