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源中国现代金融史.docVIP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追源中国现代金融史,必然会浮现一个词——上海。 167年前,一纸南京条约把他推向了时代变换的风口浪尖,成为那个时候中国最快拥有最多醉纸迷金的城市。百余年后,时局再次变换,寄居在这座城市的食客纷纷逃离,留下一座空城,一片没落。时间再数50年,他以几倍于前的速度迅速崛起成为一个标志,屹立不倒直到今天。 他的每一步命运都和时代风云纠缠不清,不到200年的时间,两次成为远东金融中心,从旧上海的十里洋场换装成高耸的浦东新区,他的传奇影响了至少三代人的命运,一个男孩在这一片神奇世界之中静悄悄酝酿着一个关于梦想的故事,纠缠在一个全新的时代,在历史、激情、梦想、现实的碰撞之中,实现一个美好未来。 花香海外一场梦 说起祖父和他那个时代那个城市,包凡总会无限向往。因为小时候父母一直在海外工作,跟随祖父母长大,常常听祖父说以前的故事,说起十里洋场一派繁花似锦的美梦,说起上海滩当年的股坛风云,有关那个制造梦想毁灭梦想的年代的一切,未来模糊的影子在包凡眼前隐约闪烁着。 其实说起出生的年份,那并不是一个好时机,很多不定的因素在空气里游荡。儿时的包凡目睹了家庭的变故,虽然对于孩子来说并不是一件容易理解的事情,但是目睹与耳闻之间的反差让包凡心里那个梦想逐渐变得清晰起来。90年代初,国内曾兴起一股出国热,那个时候很多家庭经济条件不错或者学业优秀的年轻人都选择了走出去,这其中也有包凡。 很多时候,人们会习惯地以为天才第一声啼哭就注定了以后成为音乐家的命运,可是现实往往没有太多的戏剧,他们是在生活的一步步寻找中找到了最终的方向,成就一番事业。 其实刚跨入挪威管理学院校门的时候,包凡并没有立志要做投行,只是觉得自己将来的职业必定是与金融有关的。毕业后的面试,在管理咨询行业和投资银行摇摆之间,他意识到了自己喜欢的到底是什么。 谈起那一次选择,包凡反复强调了一个词——action。他说自己骨子里是个不安分、爱冒险的人,很喜欢action的那种感觉,喜欢自己做的事情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看到结果、看到影响,而且是他可以左右的影响。如果只是给人提无数的意见,却不能掌控意见的采纳、实施,未免有些隔靴搔痒的味道,而投行让他觉得有冒险精神,taking risk,那样的环境会使人工作的心情变得兴奋。 在国外的冒险经历让他足足地刺激了一把,这个黄皮肤的中国人决定回到祖国,开辟另一个猎场。 人地两疏的尴尬 今天的华兴资本办得无比风光,四年时间拿奖拿到手都软了,可是包凡为创办华兴的前期准备投入的巨大心血,却很少被提及。骨子里不安分的欲望让不到三十岁的包凡回到他最熟悉的土地上,开始为自己的梦想编织。 提起1996年第一次从国外回香港工作的经历,包凡还在自嘲自己“香蕉人”的蹩脚中文。 那个时候包凡做的国内第一个项目,就是跟国营企业打交道的。第一次开会,差不多一个小时的时间,他一直用夹生饭式的普通话费力地解释着财务上的问题,直到厂长再也忍耐不住,拍案而起,大喝:“这是什么人啊,给他找一个翻译来,我听不懂他说什么东西!” 这样的事情对初回祖国的包凡来说不算稀奇,海归派的精英们也许有着种种耀眼的头衔、满腹才华,希望能在祖国的土地上尽情挥洒,但他们回国后遭遇到本土化(localization)挑战的过程,遭遇到东西方文化差异的撞击,其中滋味,是难以言喻的。 直到包凡离开摩根前,做最后一个项目(中国联通海外上市)时,给党组用中文写工作小结,还是无法让人理解他的汉字书法。这也成为了包凡后来履职亚信的原始动力,怎样重新了解离开了10年的中国,这个国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新千年的中国人是什么样的,包凡眼前,是一片崭新的天地。 厚积直至喷薄而发 虽然有摩根7年的底子在,并且跟很多中国大型国有企业接触过,但包凡仍然认为自己是一个象牙塔里面的学生,处在投行的环境里,对于企业,并没有真正了解。在离开投行的那一刹那,那一个时间点,虽然有骨子里不安分的因素在翻腾,但他明白自己不具备回国创业的条件,于是他走进了一家与以往接触的客户截然不同的企业——亚信科技,一家地地道道的民营企业,无论是管理效应还是经营效应都很高,包凡突然间看到了一股充满活力的新鲜血液。 在亚信的四年,让他收获了很多,从基础的财务工作,一直做到跟资本运营相关的事务,在第一线近距离地看到企业家怎样运作一个企业,自己本身从投资银行家的身份转换到准企业家,同时也让他瞄准了自己将来所要拉拢的一群顾客——中国的民营企业。 一次创业,包凡酝酿了近一年的时间,思考做什么,怎么做。依旧是回到最初选择的那条路上。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做投行是他的核心竞争力,也是他最喜欢的事业。在这一点上,包凡充分展示了理学硕士的逻辑智慧,多年时间把自己的擅长和喜好自然糅合在一起,从此有了一个坚定的方向。这个男人怀抱的梦想,终于开始勾勒轮廓了。从男孩成长到男人,多么久的一步,一旦迈出,就不可收拾了

文档评论(0)

xx8860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