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李白_月下独酌_中月的意象.pdf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浅谈李白_月下独酌_中月的意象.pdf

第 11 卷 第 1 期 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Vol.11 No.1 2009 年 1 月 Journal of Zhangzhou Technical Institute Jan. 2009 浅谈李白《月下独酌》中月的意象 林艾菲 (福建广播电视大学漳州分校社科系,福建 漳州 363000 ) 摘 要:诗、酒、月是李白的天地,月是李白诗歌中一个重要元素。在李白的《月下独酌》第一首中月有四个层次的意象, 展示了李白的情感世界。 关键词:月;意象 中图分类号:I20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417 (2009 )01-0060-02 诗、酒、月是李白的天地。在此篇诗作中,诗、酒、月三元素都具备了。台湾的余光中先生说:“李白是什么样的人, 酒入豪肠,有三分笑成了剑气,余下的气愤酿就了月光,绣口一吐就成了半个盛唐。”李白这个人,心中有酝酿,明月光不 仅在床前,而是在他心里。只有心中无限光明的人,才能独然屹立于外。李白的一生明月相伴,美酒相随,游剑四海,心 中的那片月光是他的精神依托,明月是通向他内心之路,打开他诗歌之门的一个重要意象载体。 《月下独酌》有四首,以第一首为脍炙人口的佳作。“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李白感慨:当我要对着花儿饮酒的 时候,只有我自己去面对。我面对那些名道士也好,那些达官贵人也好,都要周旋,这是俗世啊。而对着花和月,自己再 拿上一壶酒,我就可以回到自己的世界。“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有哪三个人?李白、李白的影子,还有月亮。不是 杜甫,也不是丹丘生,而是月亮。这时候是容不下别的人,即使是和他同样伟大的诗人,即使是他的兄弟也不行。明月是 李白回到内心世界,做一个安安静静的李白时,他的孤独的存在。“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真正能够亲近的只有我自 己的影子和月亮,可是这样也不能宽慰我。“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写李白醉舞高歌的情 景。这里的舞应该指的是舞剑。有书记载李白十五岁时,即读书、学习剑术。他的剑术是很精熟的。李白对月高歌,明月 徘徊左右,仿佛倾听自己的歌声;影子陪自己起舞,舞剑兴正浓,影子也显得零乱。直到醉倒之后,醉眼朦胧,月光看不 见了,躺在花丛,影子也不得不与自己分离。此诗 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将明月、影子写得极富人情味。接着李白将笔锋一 转,提出自己诚恳的愿望。“无情游”很值得玩味。月亮、影子都是没有知觉情感的事物,李白与之交游,故称“无情游” 。“云 汉”,是银河,这里是天国。诗人与明月,影子相约,希望永远相伴、远游行乐,并期待到神奇的天国相聚。诗人对物抒情、 淋漓尽致地倾吐着自己的向往。诗人不愿与污浊的社会同流合污,因此才感到孤独,才与明月、影子为友。至此,诗意升 华到一个更加深刻的境界。整首诗表现出李白一种由独而不独,由不独而独,再由独而不独的复杂情感。表面看来,李白 自得其乐,可是背面却有无限的孤独。李白曾有一首《春日醉起言志》的诗:“处世若大梦,胡为劳其生?所以终日醉,颓 然卧前楹。觉来盼庭前,一鸟花间鸣。借问此何时,春风语流莺。感之欲叹息,对酒还自倾。浩歌待明月,曲尽已忘情。” 试看其中“一鸟”、“ 自倾”、“待明月”等字眼,可见诗人是怎样的孤独了。孤独到了邀月与影那还不算,甚至于以后的岁月, 也休想找到共饮之人,所以只能与月光身影永远结游,并且相约在那邈远的上天仙境再见。 与孤独互相映衬的是李白笔下的一轮明月,月在李白的诗歌中,是亲近的、是知己。月被李白赋予了丰富的感情色彩, 它是李白诗歌中一个重要的意象。意象说在我国发源于古代的哲学著作。第一次提出意象这个词的是南北朝时在《文心雕 龙﹒神思》中说:“独照之匠,窥意象而运斤。” 中国古代的文学批评著作中,意象这个概念虽被广泛运用,却没有一个确 定有种种不同的用法,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就是必须呈现为象。那种概念的说理,直构成意象。因此可以说,意象赖以存 在的基础是象,是物象。物象是客观的,它不因人的喜怒哀乐而发生变化,也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的构思,就赋有了 收稿日期:2008 -11-20 作者简介:林艾菲(1981-),女,福建漳州人,学士,助教 第 1 期 林艾菲:浅谈李白《月下独酌》中月的意象 61

文档评论(0)

lizhencai092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00124015000001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