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四队中学高中语文《赠黎安二生序》教案 苏教版选修.docVIP

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四队中学高中语文《赠黎安二生序》教案 苏教版选修.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四队中学高中语文《赠黎安二生序》教案 苏教版选修.doc

赠黎安二生序 教学目标: 1、理解作者以迂为善,对道不渝的忠诚。 2、理解迂阔在文中的内涵和在结构上的作用。 3、鉴赏作者正话反说的表现手法和效果。 教学重点:体会作者以迂为善,对道不渝的忠诚 教学难点:正话反说的表现手法和效果 教学进程: (一课时) 一、作者介绍 曾巩,北宋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字子固。建昌军南丰(今属江西)人。嘉佑二年(1057)进士。历任馆阁校勘、集贤校理、实录检讨官,官至中书舍人。曾巩出自欧阳修门下,完全接受了欧阳修先道而后文的古文创作主张,而且比欧阳修更着重于道。因此,曾巩的散文在八大家中是情致和文采都较少的一家。但曾文长于议论,他的政论文,语言质朴,立论精辟,说理曲折尽意。如《上欧阳舍人书》、《上蔡学士书》、《赠黎安二生序》、《王平甫文集序》等都纡徐委备,近似欧阳修文。记叙文亦常多议论,如《宜黄县县学记》、《墨池记》都于记叙中纵谈古今。曾巩亦能诗,今存诗400余首,以七绝成就较高,但为文所掩,不大受人重视。著作今传《元丰类稿》50卷,有《四部丛刊》影元刊本。 二、背景资料   这是一篇应黎生之求而写的赠序,写于治平四年(1067)。黎安二生是苏轼写信推荐给曾巩的朋友。他们从四川拿着自己的文章来京师就正于曾巩,也是以文会友之意。不久,黎生补任江陵府司法参军。行前,应二生之请,曾巩写了这篇著名的文章。  三、 疏通文句 重点研讨下列词句: 第一段:既而 顾 诚 闳壮 驰骋 隽伟 固 知 第二段:顷之 以为 既 以言相求于外  第三段:信  志 同 不自知 特 以 庸讵  第四段:然则 其  四、理解内容 1、概括各段大意 (一)介绍黎安二生。 (二)写黎生临别求序之缘由。 (三)作者自叙述迂阔。 (四)深入一层展开议论。 2、本文写黎安二生,却先写苏轼,再写苏轼来信赞二生,然后写其人其文,有何用意?  以文坛大师烘托黎安二生,突出二生文才。 3、哪两个词是本文的文眼,在文中该如何理解?(课后练习一)  迂阔,文中指不合世俗之风。 4、如何理解黎安二生的小迂与自己的大迂,作者对自己的迂阔持什么态度?  黎安二生的小迂为文之迂,是文风问题;自己的大迂为为人之迂,道的问题。作者以迂为善,表现决不附和颓倾的世风,对道的不渝的忠诚,及我行我素、无所畏惧、勇于躬行直道的可贵精神。正话反说,讥世之词。有力的为自己作了辩护。 五、赏析写法 1、正话反说 作者前文极力铺陈藻饰黎安二生文才,正是为了说明后面的不迂,不迂而以迂名之。显示了世俗的谬误。正话反说,文曲意直,显示内在的锋芒。 2、意境含蓄 诸多愤世之气,尽在深蕴之中。 布置作业: 梅圣俞诗集序 教学目标: 1、理解作者诗穷而后工的观点及其阐述这一观点的意图。 2、学习文章以诗穷而后工为主线组织素材的构思技巧。 3、品味文章叙议结合,在平易、简洁中见真情的语言特色。 教学重点:理解作者诗穷而后工的观点;学习文章以诗穷而后工为主线组织素材的构思技巧 教学难点:品味文章叙议结合,在平易、简洁中见真情的语言特色。 教学要点:理解作者诗穷而后工的观点;学习文章以诗穷而后工为主线组织素材的构思技巧;品味文章语言。 教学进程: 一、题解 梅尧臣,字圣俞,宣州宣城人。在宋初诗文革新运动中,是欧阳修志同道合的挚友。他的诗很著名,尤为欧阳修所欣赏,赞其覃思精微深远闲淡,其诗继承了真正的、纯正的诗歌传统,具有极强的感染力。南宋陆游曾称其为唐代李白、杜甫之后的第一位作者。 宋仁宗庆历六年,欧阳修为梅诗初次结集并写下了这篇序言的主体部分,第二年亲自为梅诗整理编纂成书,并续完此序。 二、自读指导 (一)、梳理文句,理清思路。 翻译重点句 1、予闻世谓诗人少达而多穷,夫岂然哉? 2、盖愈穷则愈工。然则非诗之能穷人,殆穷者而后工也。 3、世徒喜其工,不知其穷之久而将老也!可不惜哉! 4、圣俞以疾卒于京师,余既哭而铭之,因索于其家,得其遗稿千余篇。 讨论、理清思路 全篇以诗穷而后工为主线 一、提出诗穷而后工这一千古独创的命题。 二、分析梅圣俞其人其诗,写其诗穷而后工。 三、叙述收藏梅圣俞诗作并写此序的经过。 (二)、理解与探讨 1、文中哪一句最能表现出二人之间的深厚友谊?其中最关键的一个字又是什么? 2、文章叙述梅圣俞的经历,是紧紧围绕哪一个字展开的,为什么要这样写? 3、举例分析本文的语言特色 三、鉴赏与评价 欧阳修提出诗穷而后工,韩愈提出物不得其平则鸣,孔子提出诗可以怨,司马迁认为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试分析这些诗歌理论有这样的传承关系? 布置作业:课外选取韩愈的《送孟东野序》,与本篇进行比较阅读。 ▁▂▃▄▅▆▇█▉▊▋▌精诚凝聚 =^_^= 成就梦想 ▁▂▃▄▅▆▇█▉▊▋▌ ▃ ▄ ▅ ▆ ▇ █ █ ■ ▓点亮心灯 ~~~///(^v^)\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dkgsm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