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清华版《国际金融》第二章 外汇与汇率课件
三、利率平价理论 利率平价理论(Interest Rate Parity Theory)最早是由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在1923年出版的《货币改革论》一书中提出的,后来经济学者相继对远期汇率、即期汇率与利率关系进行了探讨,逐渐形成了现代利率平价理论。 (一)利率平价理论的核心观点 远期差价是由两国利率差异决定的,而且高利率国货币远期必定贴水,低利率国货币远期必定升水。在两国利率存在差异的情况下,资金将从低利率国流向高利率国牟取利润。但套利者在比较金融资源共享产生的收益率时,不仅会考虑两种资产利率所提供的收益率,还会考虑两种资产由于汇率变动所产生的收益变动。套利者往往将套利与掉期业务结合进行,以避免汇率风险。大量掉期外汇交易的结果,是低利率货币的现汇汇率下降。远期差价为期汇汇率与现汇汇率的差额,由此低利率国货币就会出现远期升水,高利率国货币则会远期贴水。伴随抛补套利活动的不断进行,远期差价就会不断加大,直到两种资产所提供的收益率完全相等,这时抛补套利活动就会停止,远期差价正好等于两国利差,达到了利率平价。 (二)利率平价理论的平价方程式 I ——本国利率水平 i* ——外国同期利率水平 S ——即期汇率 F ——远期汇率 S、F均为直接标价法下的汇率。 该式的经济含义是:汇率的远期升贴水率等于两国货币利率之差。如果本国利率高于外国利率,则远期汇率必将升水,即本币在远期将贬值;如果本国利率低于外国利率,则远期汇率必将贴水,即本币在远期将升值。也就是说,汇率的变动会抵消两国间的利率差异,从而使金融市场处于均衡状态。 (三)对利率平价理论的评价 利率平价理论将汇率决定理论的研究角度从商品流动转移到资金流动,从资金流动的角度指出了汇率与利率之间的密切关系,合理地解释了利率变动和资本流动对即期汇率和远期汇率变动的影响,有助于人们对外汇市场形成机制的认识和了解,具有很高的实践价值,被广泛运用于外汇交易中,成为央行对外汇市场调节的有效途径和手段。 尽管利率平价说在理论推理上是严密的,但在实践中却很难得到准确的验证,因为这一理论也存在一些缺陷,主要有: 利率平价理论没有考虑交易成本。 利率平价说假定不存在资本流动障碍,假定资金能顺利,不受限制地在国际间流动。 利率平价说还假定套利资金规模是无限的,故套利者能不断进行抛补套利,直到利率平价成立。 四、资产市场理论 (一)资产市场理论产生的背景 资产市场理论是在20世纪70年代出现的一种汇率决定理论。该理论的特点是将商品市场、货币市场和证券市场结合起来进行汇率决定的分析。 资产市场理论对传统理论的假定进行了质疑与修正。应用一般均衡分析代替局部均衡分析,用存量分析代替流量分析,用动态分析代替静态分析,并将长短期分析结合起来,因而为全面、客观地进行汇率研究创造了条件。该理论将汇率看成一种资产价格。这一价格是在资产市场上确定的,从而在分析汇率的决定时应采用与普通资产价格决定基本相同的理论。 (二)资产市场理论的类型 汇率的货币论 汇率的超调模式 汇率的资产组合平衡模式 1.汇率的货币论 汇率的货币论由美国经济学家约翰逊(H.G.Johanson)、蒙代尔(R.A.Mundel)等经济学家在20世纪70年代初提出的 认为汇率变动是一种货币现象,强调货币市场上货币供给对汇率的决定性作用。 该理论实际上是购买力平价理论的现代翻版。 该理论主张:货币的增长率要控制在与GNP增长率相一致的水平上,才能保持汇率的稳定;否则,汇率将是不稳定的。 汇率的货币论有助于说明汇率的长期趋势,并唤醒人们对货币均衡的重视。但是,它过于绝对地把物价与货币市场均衡相联系,而忽略了影响物价的其他因素。另外,实证分析也表明,汇率符合购买力平价的现象极为少见。 2.汇率的超调模式 汇率的超调模式是由美国经济学家鲁迪格·多恩布什(Rudiger Drbusch)在1976年提出的。 多恩布什接受资产市场理论的汇率变动是由货币市场失衡引起的观点,但他认为,从短期来看,商品市场价格由于具有黏性,对货币市场失衡的反应很慢,而证券市场的反应却很灵敏,因而利息率立即发生变动。这样,货币市场的失衡就完全由证券市场来承受,从而形成利息率的超调,即利率的变动幅度大于货币市场失衡的变动幅度。如存在资本在国际间自由流动的条件,利息率的变动必然引起套利活动和汇率的变动,而且汇率的变动幅度也大于货币市场失衡的变动幅度。这就是所谓的汇率超调现象。从长期来看,商品价格由于利率、汇率的变动也会慢慢变化,最终达到资产市场理论说明的长期汇率均衡 汇率的超调模式是一种动态分析,有助于人们认识短期内的汇率变动。这是汇率的超调模式的贡献。但不足之处是它将汇率的变动完全归因于货币市场的失衡,则有失偏颇。 3. 汇率的资产组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5年电气工程师《电力系统分析与调度》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2025年建设应急避难广场的可行性研究分析报告.docx
-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全套教学课件(共346页PPT).pptx
- 2024年内蒙古中国神华煤制油化工有限公司招聘笔试真题.docx VIP
- 2025年扬中锂电铜箔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 2025 欧洲肝病学会临床实践指南: 慢性HBV感染的管理.pptx
- 2025年中国注射用环磷腺苷项目创业计划书.docx
- 中国抑葡萄糖苷酶项目创业计划书.docx
- 2024年中国神华煤制油化工有限公司招聘真题.docx VIP
-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说课.ppt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