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读教育:如何不再举步维艰.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工读教育:如何不再举步维艰.doc

工读教育:如何不再举步维艰 本报记者 范绪锋 柴葳   今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指出:“要加强工读学校建设,对有不良行为的未成年人进行矫治和帮助。”然而,我国的工读教育在经历了近半个世纪的发展历程后,既面临着发展的机遇,也存在着来自多方面的严峻挑战。   相信不少人都还记得两年前的那桩“蓝极速”网吧纵火事件——2002年6月16日凌晨,北京市几名中学生因与网吧经营者的私人恩怨,用汽油在位于海淀区一个大院内的“蓝极速”网吧门口纵火,造成25人死亡,多人受伤。主犯小刘和小宋分别被法院判处无期徒刑,后因表现良好,减刑至有期徒刑18年,即便如此,他们的花季年华也必将在高墙内度过。   对北京市的每一名工读教育者来说,这一事件在让人扼腕之余,还有一道挥之不去的遗憾:这几名中学生早在纵火案发生前就是一所工读学校的重点监控对象,却因为种种原因没有被送到工读学校就读。如果他们当初进了工读学校,在老师的帮助下及时矫治自己的行为,或许“蓝极速”网吧的惨剧就不会发生,他们也将拥有自己阳光下的青春岁月……但现实生活中没有那么多“如果”。   遗憾带给我们的,是深深的思索。   工读学校缘何招生难   有关部门的统计显示,2002年仅北京市就有1200多名在公安机关备案的、有严重不良行为的中学生,而其中只有一小部分在工读学校接受教育,余下的绝大部分“问题学生”仍旧闲散在社会上。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教育学会工读教育分会2003年10月的调查表明,目前全国的72所工读学校中,在校生饱和度达到100%的仅占26.6%,在校生饱和度达不到50%的则占到33.3%。   据了解,工读学校招生难的问题,是复办工读学校以后一直存在的问题,特别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随着我国法制建设的完善,工读学校因有强制招收学生与限制工读学生回家时间的问题而引起争端。九十年代后期,上海先后发生两起家长起诉工读学校,限制工读学生回家时间导致侵犯学生权利的案例,由于我国法律中没有关于工读学校更详细的可操作性规定,工读学校最终败诉。   “工读学校面临十分尴尬的局面,一方面要招收、教育那些有严重不良行为的学生,另一方面又没有法律武器作为完成预防青少年犯罪任务的保证。”中国教育学会工读教育分会副秘书长刘燕说。在她看来,工读学校招生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目前工读学校招生采用的是“三自愿”(即学生本人、家长、普通学校都同意)的原则,绝大多数有严重不良行为的学生本人是不会主动到工读学校接受教育的。他们的父母多数不愿送孩子到工读学校接受教育,这里面有的是经济原因、有的是不负责任、有的是因社会歧视等问题;还有一部分父母想送孩子到工读,但孩子不愿意时,他们没有控制孩子的能力。也有一些是普通学校不愿送,因为工读学校在学生情况稳定之前没有强制措施,一旦他们跑回原校,就会变本加厉地破坏原校的教学秩序。种种因素导致大部分有严重不良行为的学生不能进入工读学校接受教育。另外,到底有哪些问题的学生应该进工读学校接受教育,没有明确的标准,一些学校将主要是学习不好的学生也推到工读学校,也导致家长对普通学校送孩子进工读学校不满意。   招生难只是折射出工读学校的种种“生存”问题的一面。工读学校在办学条件、办学经费、师资力量等方面也存在着很大问题,这也直接导致部分家长对工读学校缺乏信心。   2003年10月的一份调查显示,全国工读学校中,因各种原因造成办学有相当困难的学校占所调查学校的62.2%;还有20%的学校办学存在一定的困难。办学条件达不到普通初中标准的占所调查学校的46.7%。   部分工读学生或因家庭困难、或因监护人不履行职责,不承担学习期间的生活费用,国家没有相应政策来保证这部分经费,而给工读学校增加了负担。如重庆某工读学校,三年来垫付学生伙食费、生活费、代管费近6万元,为贫困学生减免学杂费2万多元,地区财政每年拨给这所学校工读教育专项经费仅为2至4万元,因此学校每学期在校学生只能保持30多人,否则学生越多学校包袱越重,学校自然无力支撑。   再有就是工读教师待遇问题。工读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难度明显超过普通中学,再加上工读学校实行寄宿制,教职工在工作时间、工作量、精力投入方面都要超过普通中学。有工读学生的学校全年没有假期,教职工值班、加班工作量大,但国拨人员经费与普通学校拨款一致无差别,预算中没有加班工资。工读教师工作的风险大、压力大、艰苦、收入低。另外,工读学校在学术交流、学科发展、升学率等方面都无法与普通中学相比,在职称评定方面易受影响,造成工读学校出现缺乏教师和青年教师流失等现象。   工读教育改革“突围”   自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工读学校的“改旗易帜”几乎成了一股潮流。仅以北京为例,以对学校资源和师资

文档评论(0)

snj0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