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归园田居 浅解古诗中的意象.ppt
露:—— 例: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长亭 —— 例: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鸿雁:—— 例: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全诗以明月兴思情,同一轮明月寄予着两地彼此的相思,思情的悠远绵长与月夜的孤独寂寞相织相融,形成一种清丽深婉、寂寥苦思的凄清氛围,抒发了诗人对时局动荡、国事艰难的忧虑以及对家乡故园亲人的思念。作者通过描写春夜清冷静谧的月下景色,抒发了自己因国难而颠沛流离、生活动荡不定的凄凉伤感之情。 练习: 小 松 杜荀鹤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试分析这首诗中“小松”这一形象的寓意。 【答案】小松虽从小被埋没,无人赏识,但却有锐不可挡的生命力、坚强不屈的性格、勇敢战斗的精神,而且有凌云的壮志。本诗通过该形象的塑造,表达诗人不甘埋没的远大志向,同时也批评时人的短浅目光。 * 诗人笔下的田园景色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问题:诗人写了田园生活的那些景物? 土地,草房;榆柳,桃李;村庄,炊烟;狗吠,鸡鸣 问题:这些田园乡村生活景物有何特点? 炊烟袅袅 问题:诗人在这样的田园乡村生活中有何感受? 小结:在这首诗里,我们所接触到的不是互不相关的方宅草屋、榆柳桃李、傍晚的村落、墟里的炊烟、深巷中的狗吠、桑树颠的鸡鸣,而是由这些具体的景物构成的一种宁静安谧、纯朴自然的意境,使人深深体味到作者那淡泊恬静的生活情趣,真正达到了情景交融的至臻完美的艺术境界。? 意象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 意境就是诗人对社会现象和自然现象感受以后产生的一种情怀 。 意象 意境 就是情感,是指诗人主观的思想感情 诗人采用具体的语言所描写的人、物、景 物象,具体事物的形象或景象 意象或意象的组合构成意境 松柏:正直、坚强、坚贞不屈 李白《赠书侍御黄裳》: “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 (韦黄裳一向谄媚权贵,李白写诗规劝他,希望他做一个正直的人。) 要了解物象的寓意,关键是了解物象自身的特性,结合语境来大胆推测。 四季长青,历严冬而不衰 “柳”、“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 惜别之情 离愁别绪的伤感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月:月圆总易让人想起团圆的话题 月皎洁无瑕,高悬空中, 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思乡 喻君子贤才、志向。 人生的短促 送别,依恋 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 流水—— 例: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梅花—— 例: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浮云—— 例: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时光的流逝 岁月的短暂 坚强、不屈不挠、高洁 游子在外漂泊 身世飘零 给你热爱古典文学的妈妈或者爸爸用古诗中的意象写一封密码信。 长亭一别,流水匆匆。 举目明月,心忧华发。 托鸿雁,寄松柏之志,表寸草之心。 (2009年广东卷)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月 杜甫 万里瞿唐①月,春来六上弦②。 时时开暗室,故故③满青天。 爽和风襟静,高当泪满悬。 南飞有乌鹊,夜久落江边。 【注】①瞿唐:瞿塘峡,位于长江三峡奉节至巫山段,安史之乱后,杜甫曾困居于此。 ②上弦:上弦月,农历每月初七、初八的弓形月亮。 ③故故:常常,频频。 ⑴作者通过咏月主要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本诗以月为题,开篇又以月起兴,明月寄寓了作者的感情。明月是代表着思乡之情的意象。 结合注释我们可以看到诗人飘泊在外,因此我们就可以断定此诗中必含有思乡之情。 这里的“小松”寄托着一定的寓意,实际上属于意象。“松”的共性是坚强不屈,但结合诗中的具体语境,还讲到松的出身、时人的眼光。 *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