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技术(同行)评审_PPT.ppt
工作量 (评审) 高 低 高 低 缺陷率 Scenario 2:GOOD/NOT BAD 好/不坏 Scenario 1:BEST CASE 最好情况 Scenario 3:UNSURE 不确定 Scenario 4:WORST CASE 最差情况 评审结果度量与分析-cont. 评审是否有效,首先判断查出的总缺陷数是否在规定极限内(如0.5-1.5个/页)。如果不在极限内,应结合工作量/结果模型做进一步分析 评审结果度量与分析-cont. 最好情况-高工作量/低缺陷率:文档/编码在审核之前就很好,团队还花了足够的精力用于DR/CI(文档评审/代码审查),从而确保了质量。评审负责人需要判断评审人员是否真的按流程/准则进行。 最差情况-低工作量/高缺陷率:高的错误植入,但审查不够严格。到结束审查过程时,可能有更多的缺陷遗留在文档和编码中。需要强调预评审,增加审工作量并改进评审精确性。 好/不坏的情况-高工作量/高缺陷率:错误植入率可能很高,但花了较多的精力是一个好的表示,也许是有更多缺陷被清除的原因。需要强调缺陷预防(DP)。 不确定的情景-低工作量/低缺陷率:不能确定文档和编码是否更好,因此审查需要的时间较少或审查完成比较匆忙,既而发现的缺陷较少。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依赖团队的主观评价和其他信息,从而做出较好的决定。 领悟同行评审 什么是同行? 同行评审的价值在那里? 如何才能做好同行评审? 如何才能做好同行评审 转换思想-帮助拥有者发现问题; 不是挑拥有者的刺; 所有人转换思想,不光是评审组,包括项目经理、高层经理; 同行评审发现的问题不做为考核的数据,只做为分析、改进的数据。 问题 项目时间很紧,是否可以进行同行评审? * 要搞清楚同行评审,就应该首先知道同行评审的目的,哪些东西需要做同行评审?那么我们先来看看哪些东西需要做同行评审?首先是一些技术性的工件(Work Product),如SRS、设计文档、测试文档等。还有一些重要管理性的文档,如项目计划等。我们再来谈同行评审的目的。同行评审的目的就是使缺陷前移,因为根据质量管理原理,缺陷(问题)越早暴露越好,越经济,这就是质量成本(COQ和COPQ)的概念。那么再来谈哪些人来做同行评审中的同行。有了上边两个做基础,我们不能发现,同行评审就是一种专家评审,就是项目管理理论体系中专家判断(Expert Judgement),也是一种DELPHI方法。所以同行就是某个方面的专家。举个例子,如果做SRS的评审,就应该找那些需求规划和设计方面的专家,在公司就是一些技术权威了。至于同行评审要多少人参加,可以根据公司的不同而不同。同行评审作为一个CMM L3的KPA,其自身也应该有一个改进的过程,这就要取决于同行评审实践中收集到的一些数据的分析,如评审效率、评审速度、评审工作量等。欢迎交流。MSN:tonyywang@ wj11471 发表时间:2004-11-16 9:53:19 第13楼 没有那么复杂,前几天一个刚刚从美国做ATM软件的工程师回来正好谈起“同行评审”的故事,他们公司的所有人员的编码都要经过公司内部几个有权威的工程师(好像是3个)直接查看代码,如果他们都签字,说明你的代码可以加入到check in,否则需要修改。当然经过他们sign后,程序仍然有bug,除了编码人员外,这些资深的工程师也很没有面子。据说,代码一旦check in后,编程者如果想要该一个注释,也要说明原因。我感觉经过同行评审后的代码可以大大降低bug的出现率,从某种意义上看可以降低开发成本,提高效率。 * 软件质量管理的预防手段——同行评审软件同行评审常见问题及案例分析 虽然同行评审的流程已经定义,但如何提高评审的效率和效果,让同行评审更加有效地发挥其软件质量管理预防的功效,可以通过以下案例进行分析。4.3.1? 案例1——如何提高同行评审的效果【案例】在某软件公司的OA项目组内,项目经理小张在项目启动前与EPG组的同事共同定义了本项目同行评审的全部流程,而且该流程通过了评审。但在项目结束后,QA人员经过质量回溯,发现有些关键的产品缺陷其实应该在评审会上就被发现,也就是说评审的效果有待提高。项目经理小张感到非常疑惑,在他的项目中同行评审的流程都有被很好地执行,为什么还没有起到应有的预防作用呢?【分析】首先要防止落入检查表的误区。同行评审的执行阶段其实就是解决评审准备表中提出的各种问题,评审准备表也就相当于检查表。当人们使用检查表的时候,往往注意力就只集中于该表上所罗列的检查项,而这些检查项也往往集中于工作产品本身,而忽略了其他各种边界的情况。例如:升级某个软件系统,就要考虑新系统与原有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我的青春不迷茫.doc
- 我盼春天的荠菜01.ppt
- 我看行草.ppt
- 我背古诗我快乐.ppt
- 我能挺过去(英语演讲PPT).ppt
- 我要 我就能.ppt
- 我要减肥!.doc
- 我要这样做老师.ppt
- 我要长大.ppt
- 我觉得你首先应该看.doc
- 2025年网络文学平台版权运营模式创新与版权保护体系构建.docx
- 数字藏品市场运营策略洞察:2025年市场风险与应对策略分析.docx
- 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法规与市场前景白皮书.docx
- 工业互联网平台安全标准制定:安全防护与合规性监管策略.docx
- 剧本杀剧本创作审核标准2025年优化与行业自律.docx
- 2025年新能源电动巡逻车在城市安防中的应用对城市环境的影响分析.docx
- 全渠道零售案例精选:2025年行业创新实践报告.docx
- 2025年网约车司乘纠纷处理机制优化与行业可持续发展报告.docx
- 2025年宠物烘焙食品市场法规政策解读:合规经营与风险规避.docx
- 2025年宠物行业数据安全监管政策影响分析报告.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