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书读厚文档.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把书读厚文档.doc

怎样把书读厚 语文阅读课应该指导学生积累文化,从而提升其精神境界,因此,也叫把书读厚。过去总有人说,老师是一桶水,因为这样才能分给学生一碗水。其实,老师不是一桶水,而应该是一组“超级链接”,引导学生把薄薄的书“读厚”。 一个老师在上《苏州园林》前,先让学生读了《双城记》和《雾都孤儿》,在分析《苏州园林》时,他先分析中国城市的方方正正与园林的七棱八角,而欧洲刚好相反,城市是七棱八角的而园林却方方正正。然后让学生去查资料,理解为什么会这样。用学生的话说,“每次上课,老师都要拉出相关知识让我们去查资料,让我们去把书读厚。我觉得自己脑子里的知识多了,对很多东西的看法比以前要深入,对我们的精神面貌,包括学习在内的生活质量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另一个老师却干脆鼓捣起自己的教材来了。他总是在开学初三周内,把语文教材选讲完,然后讲自己为学生精选的文章。他认为,考试基本上是考能力的,并且很注重社会问题如环境污染、教育问题、人口问题、文以载道等,而语文课本,没几篇有语文价值的文章,更谈不上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不仅与考试脱节,有的干脆在说谎。因此,他就选用有生命力强、高品位、有情趣的文章来代替。他认为通过广泛的阅读能使学生的语文能力提高。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学生喜欢读书,语文考不坏。” 一老师在美国教《荔枝蜜》,却更是典型的“超级链接”式的导读。他先上学生读十分钟的书,然后找出有意义的问题的讨论。 第一组:作者是文章里面的“我”吗?假如是,他是不是一个同性恋者?理由是文章提到热情的“同志”为他弄到了一瓶荔枝蜜。第二组:“温泉公社”是一个地名还是一个组织?有一半人认为是地名,一半人认为是组织。第三组:上一课学的《丑石》,贾平凹用的是咏物抒情的方法来写散文。这一课,杨朔也是用同样的方法吗?假如是,为什么题目不是《蜜蜂》,而是《荔枝蜜》?第四组:我们感觉到杨朔好像在写游记,而且,好像他很悠闲,有点像林语堂的风格。他这篇文章究竟想说什么?好像不仅是赞美蜜蜂。 幽默大师——林语堂,1895年出生于福建一个基督教家庭。1919年秋赴美哈佛大学文学系,1922年获文学硕士学位。1935年创办《宇宙风》,提倡“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格凋”的小品文,成为论语派主要人物。1966年,定居台湾。1976年3月26日去世于香港,享年八十二岁。他的散文创作体现出非常突出的幽默特征,这与其早期的散文主张有密切联系。 《生活的艺术》优美语段: 凡是谈到真理的人,都反而损害了它;凡是企图证明它的人,都反而伤残歪曲了它;凡是替它加上一个标识和定出一个思想派别的人,都反而杀害了它:而凡是自称为信仰它的人,都埋葬了它。所以一个真理,等到被竖立成为一个系统时,它已死了三次,并被埋葬了三次了。     那些有能力的人、聪明的人、有野心的人、傲慢的人,同时,也就是最懦弱而糊涂的人,缺乏幽默家的勇气、深刻和机巧。他们永远在处理琐碎的事情。他们并不知那些心思较旷达的幽默家更能应付伟大的事情。   一位现代中国大学教授说过一句诙谐语:“老婆别人的好,文章自己的好。”在这种意义上说来,世间没有一个人会感到绝对的满足的。大家都想做另一个人,只要这另一个人不是他现在的现在。   “老年之美”:古教堂、旧式家具、版子很老的字典以及古版的书籍,我们是喜欢的,但大多数的人忘却了老年人的美。这种美是值得我们欣赏,在生活中是十分需要的。我以为古老的东西,圆满的东西,饱经世变的东西才是最美的东西。   “不近人情”:我所以反对独裁者,就因为他们不近人情。因为不近人情者总是不好的。不近人情的宗教不能算是宗教;不近人情的政治是愚笨的政治,不近人情的艺术是恶劣的艺术;而不近人情的生活也就是畜类式的生活。 《人生就像一首诗》:没有人会说一个有童年、壮年和老年的人生不是一个美满的办法;一天有上午、中午、日落之分,一年有四季之分,这个办法是很好的。人生没有所谓好坏之分,只有什麼东西在哪一个季节是好的的问题。虽然我们抱持这种人生观,而循著季节去生活,那麼,除夜郎自大的呆子和无可救药的理想主义者之外,没有人会否认人生不能像一首诗那样地度过去。 ? 在讨论到第三个问题时,老师也觉得“老实说,这个问题我还真没有想过。”于是,一个学生建议:“老师,还有杨朔其它的文章吗?给我们读读,大概就知道他为什么这样命题了。”另外一个学生说:“杨朔还在不在?最好请他来自己告诉我们最好。” 杨朔(1913--1968),男,是现代著名作家、散文家、小说家。原名杨毓瑨。山东蓬莱人。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作家协会第二届理事。1937年开始发表作品。1953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有抗美援朝时期写出优秀长篇小说《三千里江山》。解放后曾任中国作家协会外国文学委员会主任,保卫世界和平大会党组常委,同时写了大量散文。代表作品有《荔枝蜜》

文档评论(0)

gtez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