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和时代意义.pdfVIP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和时代意义.pdf

2010年第5期 山东社会科学 No.5 总第177期 SH^NDONl3s()cIALSCIENCES GeneralNo.177 ·政治学研究· 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和时代意义 刘琼华 (泉州师范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福建泉州362000) 【摘要]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一个重要原则。从马克思主义价值哲学新视角审视 以人为本,其价值取向体现在:现实的人是以人为本的价值本位,人的主体性是以人为本的价 值原则,人的物质需-Jr-和精神需要的满足是以人为本的价值目标。以人为本的提出是新一代 党中央领导集体在国际、国内形势以及党自身建设需要的基础上,审时度势、与时俱进的“重 构”,以人为本的提出,在世界观、历史观、道德观和价值现方面都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 义。 [关键词]以人为本;价值取向;时代意义 【中图分类号]D261[文献标识码】A 以人为本是以唯物史观“现实的人”为依据的,相应地以人为本就是以现实的人为根本的价值尺度和价 值目标。以人为本作为一种总的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决定着当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方向、道路和 模式。深刻理解以人为本的时代意义,牢固确立以人为本的思想观念,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对于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更好地实现、维护和发展最广大人民的根本 利益,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以人为本的价值职向 (一)以人为本以“现实的人”为价值本位 马克思主义价值哲学视野中的以人为本是有前提的,是以现实的人为本位的价值论。在马克思主义哲 学思想中,“现实的人”包含着丰富的内容。马克思、恩格斯说:“我们开始要谈的前提……是一些现实的个 人,是他们的活动和他们的物质生活条件,包括他们得到的现成的和由他们自己的活动所创造出来的物质生 活条件。”④纵观马克思的有关论述,“现实的人”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第一,它是指现实存在的、不依某个人的意志为转移但却可以被我们所经验或所体验的、其生活过程可 以被我们作精确描述的人。恩格斯在给马克思的信中也曾表达过此种思想:“我们必须从‘我’,从经验的、 肉体的个人出发,不是为了像施蒂纳那样陷在里面,而是为了从这里上升到‘人’。只要‘人’的基础不是经 验的人,那么他始终是一个虚幻的形象。简言之,如果要使我们的思想,尤其是要使我们的‘人’成为某种真 实的东西,我们就必须从经验主义和唯物主义出发;我们必须从个别物中引申出普遍物,而不要从本身中或 者像黑格尔那样从虚无中去引申。”② 第二,“现实的人”的根本含义是指在社会关系中从事实践活动的人。马克思视野中的人是客观现实中 收穑日期:2009一ll~25 作者简介:刘琼华,泉州师范学院副教授。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杜1956年版,第23、29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7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2、13页。 159 万方数据 具体的活生生的人的本质的活动,而且是某人区别于他人的最根本的基础,故而它成为人的共性与个性的具 体统一的本质存在。叉因为人的实践活动始终与人们之间的社会关系连在一起,所以,社会关系也成为人的 本质存在的重要方面,我们根据人们的社会关系的状况(性质、范围等),可以了解其文明程度和彼此发展的 差别。人的实践活动规定了人的存在的本质、内涵;人的社会关系则规定了人的存在形式、外延。这两个方 面缺一不可,共同规定着人之为人、某人之为某人的具体内容。也正是在这里,马克思彻底超出了旧唯物论 的人的存在观。马克思主义者在运用“以人为本”时,首先把具体的、从事实践活动的人作为前提,即把实践 作为人的存在方式。因此,马克思主义价值哲学视野中的“以人为本”是具体的、现实的而非抽象的。 (二)以人为本以人的主体性为价值原则 以人为本的“本”不是指本原,而是指根本或最重要部分,以人为本重视的是对人的主体地位的确认。 现实的人的

文档评论(0)

ziyouzizai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