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 年 三 育.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百 年 三 育.doc

百 年 三 育 ——桐城西區三育高等小學簡史 三育小學位於安徽桐城市青草鎮江嶺村, 是一所教育佈局調整後保存的完整小學。 學校具有百年歷史,其前身是 “桐城西一區區立三育高等小學”,由當地名紳鄭輔東(字靖侯)1912年創辦。現校址座落在七省通衢的古驛道三安鋪,校園依山傍水,綠樹蔥蔭;教學樓、生活樓等硬體設施逐步完善,師生風清氣正,被喻為桐城西鄉教育届一朵奇葩。 三育學校發展大事 1912年 當地名紳鄭輔東是卸任江蘇泰州知縣,他厭倦官府幕僚生活,矢志回鄉辦學。利用王屋山下崇福寺99間廟宇,招賢納士,開辦“桐西三育高等小學堂”,並自任校長;所請教務均是當地名流,如教務主任程戒叔先生,進士出身,教務副主任華西鳳,貢生出身,兩先生國學精深,教學嚴而有力,聲明遠揚,开办六个班级,主学忠孝、仁爱、信义、和平等课程,一時間,各地學子,紛紛求學而來,呈一時之盛。 1927年——1928年 鄭校長審時度勢,將學校擴建成“桐城三育私立中學”,開辦中學教科。 利用桐城北門趙氏祠堂,廣招生徒,頗具規模,1936年鄭輔東因病故。 1937年 日本人佔據桐城,人民生靈塗炭,校址遭日軍轟炸,學業荒廢。 1939年 時值抗日爆發,物質匱乏,繼任校長石綸閣不忍名校學業荒廢,克服重重困難,再次在王屋山中興三育中學堂,在抗戰期間,多次我黨手工刊印宣傳單頁。 1942年——至今 抗戰形勢好轉,再次遷回桐城城南(現二中校址),解放後更名為“桐城二中”小學部遷至三安鋪吳氏祠堂(現校址),原名三育中学附小,学校前五名保送二中就读,现名“三育小学”沿用至今。 創辦人鄭輔東(1863——1936)簡介 (图片来自网络,勿转载) 桐城西鄉三安鋪人,字靖侯,清光緒20年中進士,官至戶部主事、改任豐城、南昌、星子、樂平等知縣,民國初年被推舉為江蘇泰縣知事,生平所作收錄在《王屋山莊詩集》三冊,現存於安徽省文史館。因受當時官紳誣陷排擠,矢志棄政回鄉辦學,宣統2年(1910)年籌備創辦三育小學堂,歷時2年,所請教務皆是國學精深、當時名士。 繼任校長石綸閣簡介 石綸閣(l899一1972) ,桐城縣西鄉江嶺人。幼敏而好學。稍長,奮志進取,考人安徽甲種工業學校。畢業後,於武漢大學任助教。後隨裏人史履冰至廣州從事革命活動。1927年,史於廣州起義中不幸被捕,英勇就義。綸閣脫險,繞道香港,經上海回鄉。1928年,應鄉先輩鄭輔東先生聘,出任桐城私立三育中學校長,直到1949年8月。1949年9月,任桐城聯合中學副校長,卸任後,相繼於桐城中學、安慶師範、太湖中學、機陽中學任教。1972年12月病逝,享年七十三歲。   綸閣早年追隨民主革命,後致力家鄉教育。主持三育中學校政二十餘年,兢兢業業,艱苦治校。不任人唯親,聘任教師以能者為是。一生自奉菲薄,清苦自持。對學生撫愛備至,於貧寒學子,多方救助,使之不致輟學,由此得益而深造者甚多,桃李天下。四十年代初,三育中學曾兩度遭受火災,綸閣不避艱難,在灰燼中經營謀劃,多方籌資,重建校舍,使學校如期開學上課。其雖校務繁忙,仍堅持授課,從不間缺,視上課為第一職責。因其以身作則,致“三育”教學品質蜚聲遐邇。安徽省教育廳曾傳令嘉獎,嘉獎令曰:“桐城私立三育中學校長石綸閣苦心辦學,勤懇周至,用宏百年樹人之計,今特傳令嘉獎。”並賞以獎金四千元。   解放後,綸閣積極學習馬列主義,參加各項政治活動。卸任校長後,努力教學,孜孜不倦備課,勤奮授業解惑。1958年遭錯誤處分回家。於逆境中仍諄諄勉勵子女努力學習,努力工作,報效祖國。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先生得以平反昭雪 。 1921年三育毕业合影照: 原校址,位于桐西王屋山 现小学部校址:位于桐潜路三安铺孙庄 知名校友名录: 军界—— 郑怀:时任铁道兵团司令,55年授中将军衔,郑辅东之子; 郑兰荪:时任北京空军副政委,少将军衔,郑辅东之侄孙; 段歙如:解放军总政干部处处长,大校军衔,祖籍大塘乡; 郑硕奇:海军政治部,大校军衔,三安铺郑嘴人。 政届—— 黄侃:时任安庆地委书记; 雷树生:时任池州地委书记; 教育科技届—— 何能:教育家,祖籍青草三星; 张光奎:教育家,祖籍安徽庐江; 石家麟:继任校长石纶阁之子,安庆师范学院中文系资深教授; 龙慕瑶:桐城罗岭人,乌鲁木齐电机研究所所长; 丁监:祖籍怀宁,大连造船长高级工程师; 彭金耕:解放初期桥梁专家,青草三会人; 桂季述:大学教授,青草中楼人; 未完———— 网摘《甲午进

文档评论(0)

zhaojq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