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官公卿表序.ppt

  1.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百官公卿表序.ppt

百官公卿表,是汉代班固编写《汉书》首创记载汉朝中央职官历任情况的表,分为十四级、三十四官格的简表,先叙官名、职秩、印授等,然后书年以表其姓名。后人非常推崇百官公卿表,由于“百代皆行秦法制”,秦、汉中央集权的国家政权组织形式基本为历代王朝所沿袭,因而百官公卿表不仅是研究秦、汉官制的重要材料,也是研究中国古代官制史和政治制度史的珍贵史料。 班固所作的序,即《百官公卿表序》概述先秦各代设官分职的源流及沿革,详尽地记载了秦汉时期从中央到地方各级职官的设置,及其职守与品秩。(班固死时并未完成此作品,后帝命其妹班昭编写完成。) 班固(建武八年32年-永元四年92年)东汉官吏、史学家、文学家。史学家班彪之子,字孟坚,扶风安陵人(今陕西咸阳东北)。除兰台令史,迁为郎,典校秘书,潜心二十余年,修成《汉书》,当世重之,迁玄武司马,撰《白虎通德论》,征匈奴为中护军,兵败受牵连,死狱中,善辞赋,有《两都赋》等。班固死时并未完成《百官公卿表》,后帝命其妹班昭编写完成。 正文 秦兼天下,建皇帝之号,立百官之职。汉因循而不革(改革)。明简易,随时宜也。其后颇(副词,略)有所改。王莽篡位,慕从古官(思慕遵从古代官制。王莽代汉建立新朝后把汉代的职官名称按照《周礼》六官的名称加以修改),而吏民弗安,亦多虐政,遂以乱亡。故略表举大分(要领),以通古今,备(具有)温故知新之义云(等等)。 建皇帝之号:秦始皇建皇帝之号。 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自上古以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著“皇”,采上古“帝”为号,曰“皇帝”。 王莽篡位: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礼贤下士时”--这句话大概是对王莽篡位之事最好的概括。 在汉哀帝、汉平帝两朝,王莽作为朝中举足轻重的大臣,不仅勤于政事,且礼贤下士,颇具贤名,在朝野上下为自己积累了深厚的政治资本以及社会声誉。在那个动荡的年代,他甚至被认为是周公再世,社会各界都相信他有挽狂澜于既倒的愿望和能力。 然而后来的事实证明,王莽并非大汉朝的中流砥柱,而是这个王朝的埋葬者。 公元6年,平帝驾崩,王莽觉得自己的地位已然稳固,于是立年仅两岁的孺子刘婴为太子,并得太皇太后(成帝皇后王政君,王莽嫡亲姑母)首肯,以摄政的身份开始逐步控制朝政。此后其党羽便以各种方式对其进行劝进。三年之后,王莽彻底抛下伪装,公然向其姑母索取传国玉玺(其间发生著名的“太皇太后怒摔传国玺”事件),并改弦更张,废汉立新,成为中国封建王朝历史上外戚成功篡权的第一人。 可惜,这个由外戚建立的朝代仅仅维持了十余年,公元23年,更始军攻入长安,杀死王莽,新朝统治随机结束。通常,这段历史也被史学家称为“王莽该新”或者“王莽篡汉”。 正文 相国、丞相,皆秦官,金印紫绶,掌(执掌,主管)丞天子助理万机(指帝王日常的纷繁政务)。秦有左右(指左右丞相),高帝(即高祖刘邦)即位,置一丞相,十一年更名相国,绿绶(一种黑黄而近绿色的丝带。古代三公以上用绿綟色绶带)。孝惠(刘盈,刘邦子,前194-前188在位)、高后(吕雉,高祖皇后,前187-前180年临朝称制)置左右丞相,文帝(刘恒,刘邦第四子,薄太后所生,前179-前165在位)二年复置一丞相。 有两长史(丞相属官,为丞相府诸吏之长),秩(秩禄)千石(一千石谷粟。汉因袭秦制,以石数为秩名,若干石既表示年俸的多少,也表示官级的大小)。哀帝(刘欣,前27年-前1年,汉朝的第十三位皇帝,在位7年。汉成帝弟定陶恭王刘康之子)元寿二年更名大司徒。武帝元狩五年初置司直(官名。帮助丞相检举不法),秩比二千石,掌佐丞相举不法。 相国、丞相 官名。是百官之长。在战国与秦时,原名相邦,汉初因避高帝讳,故改为相国。 其他有关避讳的例子 汉高祖刘邦,为了避“邦”字的讳,很多书都把“邦”字改成“国”字。例如,把《论语》中“何必去父母之邦”改成“何必去父母之国”,把孔夫子的话都改了。 有一个古人叫田登,他做一个州官。他大概是一个老夫子,看到皇帝们的讳来讳去,怪过瘾的,因此他也想找个对象讳他一讳。正好正月十五号灯节到了,灯节时候习惯,是准点灯三天。可是田登认为“灯”字触犯了他的名字“登”,于是贴布告,只说“放火三日”而不说“点灯三日”。后来老百姓讽刺他,造了一句话,叫做“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清朝时候一个人叫“王国钧”,考试成绩很好,正要被派个官儿做,可是被西太后见到了他的名字,不见到不要紧,一见到太后就气起来,太后说:“王国钧”三

文档评论(0)

zhaojq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