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3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课件 模块一 农业文明时代的中国和世界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ppt
2.(2012·海南高考)北宋初期,行使监察职能的御史弹劾官员时 很少涉及宰相。至北宋中期,御史则与宰相“分为敌垒,以交战于廷”。这种现象反映了 ( ) A.官僚内部斗争集中于相位之争 B.宰相位尊权重的传统开始改变 C.专制权力得到进一步强化 D.监察官员与宰相权力基本对等 解析:选 本题考查的是古代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加强,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材料并未反映出斗争集中于相位之争,故A项错误。材料并没有反映出“开始”二字,故B项错误。D项与史实不符。材料反映的是宰相权力的削弱和皇权的加强,故C项正确。 C [知高考考什么] 1.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 (1)有关选官制度的古语解读: ①“大人世及以为礼”:原始社会末期,“天下为公”选贤任能的禅让制被破坏后,出现了世袭制,此制度通过家族血缘关系来确定政府各级官员的任命。 ②“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察举制实行初期注重乡里舆论对某位士人德才评判的权威性,后来一批世代为官、把持中央或地方政权的豪门大族,累世公卿的世家地主发展起来,官宦把持用人大权,选官制度更加腐朽。 ③“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魏晋之际,大小中正官均被各个州郡的“著姓士族”所垄断,故评定品级时,偏袒士族人物,九品的划分,背离了不计门第的原则。此后出现了门阀士族垄断政权的局面。 (2)荐举制和科举制的区别: 进入封建帝制时代后,选官制度大体分两个阶段——汉魏六朝的荐举制和隋唐以后的科举制。两者最大区别在于荐举制是由他人推荐,以考试为辅;而科举制为自我推荐,以考试定取舍。荐举制时代有条件出任官员的人数有限;而科举制时代,随着门阀贵族的衰落、文化知识的普及,有条件有资格出仕任官的人越来越多,而能够安排的员阙却是有限的。所以,科举制的目的,除了选拔治理国家需要的人才外,还在于淘汰或黜退大量的有任官资格的人。 2.中国古代的监察制度 概 况 开始于 秦朝 御史大夫监理国家监察事务。 发展于 两汉 汉武帝设刺史监察诸侯和地方高官;东汉时刺史增加了地方行政权和军权;东汉末年刺史成为州的最高长官。 完善于 北宋 各州设通判,监督知州,各州的公文必须由知州和通判联合署名才生效,使知州和通判互相牵制。 概 况 强化于 明清 明朝设厂卫特务机构,并在地方设提刑按察使司,管地方监察、司法;清代设有监察机构——都察院。 评 价 (1)中国封建社会的监察制度,对加强政府对官吏的监督,调整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起到一定的作用。它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成为强化皇权、巩固封建统治的重要手段。(2)基于专制制度的制约,其作用也是非常有限的。 [谋定高考快行动] 常考点 近几年高考命题主要集中在对唐代科举制和宋代的监察制度的考查 预测点 综合考查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以文明史观看待中国古代的科举制,中国古代封建王朝重视监察制度对今天反腐倡廉的启示 1.欧阳修这样描述一位官员的言行:“常与知州争权,每云 ‘我是监郡,朝廷使我监汝’”。这位北宋官员应该是 ( ) A.通判 B.枢密使 C.三司使 D.转运使 解析:选 阅读题干“常与知州争权”、“监郡”等信息,可以判断出宋代在地方上设通判,监管知州,故A项符合题意。B项为中央分管军事的官员;C项为中央分管财政的官员;D项为地方分管财政的官员,故答案为A。 A 2.(2012·吉林二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清科举与宋元相比,最大的不同是八股取士。八 股又叫制义,以宋儒注解的四书五经命题……作文要仿古人 语气,替圣贤立言,采用特定的格式……八股取士并不是简 单的死记硬背,既要考知识,更要考智力和悟性。……考试 有严密的程序,考官入院,提调官和监试官立即封锁内外门 户,不得擅自出入。……嘉靖以后,会试也要搜检。考生所 带考具均有规矩,如帽用单毡,鞋用薄底,砚台不得过 厚……以防夹带。开考后有巡绰官负责巡逻监督。考生交卷 时由受卷所登记收缴,转送弥封所编号密封,再送誊录所朱 笔誊抄,对读所对读朱墨二卷核对无误,将朱卷交同考官分房阅卷。同考再向主考荐卷,均要写出评语。名次确定后在公堂上调入考生原作墨卷对照字号,确定名单发榜。殿试则较为简单,只有一场,收卷后同样弥封编号,交读卷官评定高下,报皇帝钦定名次,送内阁填写黄榜公布。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二 清人赵翼写《廿二史札记》,讨论到元朝末年的情况,其中有一个标题叫作“元末殉难者多进士”。元代是一个特殊的时代,少数民族统治了汉族。但在元王朝行将灭亡的时候,殉难的人仍以进士居多。…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13届高一(苏教版)必修二课件:专题三 第9课《六国论》.ppt
- 2013届高一(苏教版)必修二课件:专题二 第5课《一个人的遭遇(节选)》.ppt
- 2013届高一(苏教版)必修二课件:专题二 第6课《流浪人,你若到斯巴……》.ppt
- 2013届高一(苏教版)必修二课件:专题二 第7课《安妮日记(节选)》.ppt
- 2013届高一(苏教版)必修二课件:专题二 第8课《图片两组》.ppt
- 2013届高一(苏教版)必修二课件:专题四 第14课《荷塘月色》.ppt
- 2013届高一(苏教版)必修二课件:专题四 第15课《听听那冷雨(节选)》.ppt
- 2013届高一(苏教版)必修二课件:专题四 第16课《金岳霖先生》.ppt
- 2013届高一(苏教版)必修二课件:专题四 第17课《亡人逸事》.ppt
- 2013届高一(苏教版)必修二课件:专题四 第18课《祝福》.ppt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