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伯益族的历史贡献和地位.doc
论伯益族的历史贡献和地位
伯益部落是东方以鸟图腾族团中的重要一支,系嬴姓少昊的后裔。伯益在舜帝时任掌管山泽的“虞”官,政绩突出,又佐禹治水,造福于民。舜帝以其功封于秦(今河南范县)。他在皋陶卒后,又被推举为禹的继位人,地位显赫。夏启夺位称王后,伯益子孙被封立数国。其中秦、赵两国势力较大,都成为战国“七雄”之一。秦横扫六国,建立土宰中国的第一个封建制王朝为历史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中国古史传说时代的帝尧、帝舜至禹时期,东方形成了偃姓皋陶、嬴姓伯益两个近亲部族。他们都以部落长的身份出仕中原,成为以舜帝为首的华夏部落联盟最高管理机构成员,因政绩突出受到舜帝、禹的赏识和民众的拥戴。他们的支族或裔族被封或因各种原因迁徙诸地,为华夏族经济、文化的发展和秦、汉民族的形成做出了重要贡献。拙文侧重论述先秦时期伯益族及其后裔族的业绩和贡献。
一、伯益与皋陶是同祖于颛项的两个东方鸟夷的近亲部族大约距今七八千年前,黄河中游有传说的古有熊氏(少典氏)、有蟜氏、有巢氏及燧人氏等,黄河下游有传说的古华胥氏及有巢氏、燧人氏的支族,黄河中上游的偏北部有传说的柏皇氏等。当时黄河上游及北方草原地带还有一些氏族,长江以南亦然。虽然说那时还是母系氏族社会,但氏族中只是首领是由德高望重的“老祖母”担任,氏族内的成员则有男有女,族外婚的情况是知其母不知其父,男子依附于女方。她(他)们所处的时期为考古学所称的新石器时代早期,约与“前仰韶文化”时期相当。居于今河南新郑一带的有熊氏和居于今洛阳至华山一带的有蟜氏支族逐渐西迁入今甘肃天水与陕西宝鸡市一带,两地相距不远。到了距今6000年前,西迁的有熊(少典)、有蟜两个支族通婚、派生出炎帝神农氏族;距今5000年又派生出黄帝轩辕氏族,两个氏族分别活动于渭水、北济水流域。炎帝传八代,相当于考古学说的“仰韶文化”时期,黄帝与炎帝的第八代孙榆罔帝(又称参庐)同代,已处于“龙山文化”的父系氏族社会时期。他们的支族或裔族有的迁入西方,有的迁入北方,有的徙入江南,与当地土著族结合成为氏族首领或融合入土著族,以至造成后世“炎帝为西羌之先”、“西羌为炎帝之先”的不同记载。与此同时,黄河下游的古华胥氏部族的支族或裔族也向北、向西、向南迁徙,与有熊、有蟜、西方氏族、北方氏族及南方氏族等交错。古华胥氏族与燧人氏族通婚派生出“风姓”的太昊伏羲氏族,又大体沿古华胥氏族的路线迁徙,其年代约与炎帝神农氏相当。太昊部族衰落,其后裔氏族少昊氏部落兴起,与黄帝约处于同期。由于气候变化、氏族增多或为寻找新的生息地等原因,黄帝部族和榆罔帝族又先后由渭水流域东迁入今河北涿鹿、河南淮阳。当时,少昊部落占据今山东中部、北部及西部,蚩尤部落占据今山东南部,山区与海隅还有些小氏族。榆罔帝部族后又入陈(今淮阳),东迁鲁 (今山东曲阜),与东方的蚩尤部族发生领土之争,战败后西撤,联合同姓族共工氏裔族(令河南辉县)抗拒蚩尤,复被打败。榆罔帝率族人渡黄河求救于涿鹿的黄帝,联合击败并斩蚩尤,渡河追击至鲁,让未参与战争的少昊主持东方的氏族或部落事务,登泰山祭祀而西返,至彭城(今江苏徐州)又击蚩尤残军,蚩尤族余民逃往江淮地区。黄帝率族要退回涿鹿,又战败榆罔帝族,渡河追击至郑(今河南新郑,时称有熊之墟),迁都于此。黄帝联合榆罔帝族余民(榆罔率部分族民逃入江淮地区,遭到土著和蚩尤族民排挤又南迁江汉)和东方少昊部落组成所谓的华夏(居于中原沃土和崇奉祖先华胥氏之义)部落联盟。因此说,炎帝、黄帝的父族为有熊(即少典)部族,母族为有蟜部族,非祖先为“西羌族”。少昊部落强盛,经济、文化在某些方面比黄帝、炎帝后裔族进步,但他尊重黄帝,不与之争夺,关系较好。他们相继“去世”后,少昊的后裔颛顼部落强大,西迁于帝丘(令河南濮阳)。他l 0岁时就帮助“父亲”少昊治理东方之事,“静远以有谋”①,威望同高,故在黄帝崩后被推举为华夏部落联盟最高军事首长,其支族、裔族也因而地位日显。颛顼崩,其兄的儿子喾复登帝位,喾崩、子尧继位。尧帝时,东方的有虞氏、皋陶氏及伯益氏部落强盛,舜以德贤登帝位,对炎、黄与少昊后裔一视同仁,予以重用。由此知、华夏族是以炎、黄和太昊、少昊部族为主体的,且是交错为华夏部落联盟最高军事首长的。
伯益、伯翳及柏翳,系一名字的几种写法,翳又写作 ,益又写作嗌。“嗌”为燕子的叫声,伯益的名字和姓都来自一燕子,说明其部族是以风鸟中的燕子为图腾的。顾颉刚先生《尚书研究讲义》云:“益即燕,亦即玄鸟。玄鸟本东方民族崇拜之神鸟,在神话中为鸟兽之长。”杨宽先生《中国上古史导论》云:“伯益在传说中为玄鸟之后裔,本人又能调驯鸟兽,其后裔又有鸟身人言,其与鸟之关系若是甚密切也。”《左传》昭公十七年记载郯子云:“我祖少皞挚之立也,风鸟适至,故纪于鸟,为鸟师而鸟名。”太昊、少昊系均以 “风鸟”为图腾的东方氏族、虽然不能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