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高考第二轮复习语文广东版专题二古代诗歌鉴赏第1讲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docVIP

2013年高考第二轮复习语文广东版专题二古代诗歌鉴赏第1讲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3年高考第二轮复习语文广东版专题二古代诗歌鉴赏第1讲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doc

2013年高考第二轮复习语文广东版 专题二 古代诗歌鉴赏 第1讲 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考题展示 1.(2012·广东高考)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余杭四月 [元]白 四月余杭道,一晴生意繁。 朱樱①青豆酒,绿草白鹅村。 水满船头滑,风轻袖影翻。 几家蚕事动,寂寂昼门关②。 注:①朱樱:樱桃的一种。②昼门关:从蚕孵出到结茧期间,养蚕人家为防外人冲犯而终日紧闭门户。 (1)诗的颔联在写景上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指出其中一种并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2)“一晴生意繁”是什么意思?体现在诗中哪些地方?请简要分析。 2.(2012·江西高考)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江城子 秦 观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  韶华①不为少年留。恨悠悠,几时休?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便做②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注:①韶华:青春年华,又指美好的春光。②便做:纵使。 (1)概括“杨柳”“飞絮”意象的内涵,并分析这首词表达的情感。 (2)词中“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一句是从“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化用而来,请比较两者的异同。 3.(2010·广东高考)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望江东 黄庭坚江水西头隔烟树。望不见、江东路。思量只有梦来去。更不怕、江阑①住。  灯前写了书无数。算没个、人传与。直饶寻得雁分付②。又还是、秋将暮。 注:①阑:阻隔;阻拦。②直饶:纵使。分付:交付。 (1)简析“隔”字的双重意蕴。 (2)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分析这首词的上片或下片。 考向分析 广东卷2010年从语言、表现手法方面命题,2012年第一题继续从表现手法方面命题。从命题的变化趋势看,广东卷在诗歌鉴赏的五个考点(形象、语言、表达技巧、思想内容、观点态度)中,作者在诗歌中的观点态度考得不多,其余四方面是重点考查对象,是2013年备考的主要方向。 鉴赏古代诗歌,可以从三个方面把握:感受诗歌的形象,品味诗歌的语言,分析诗歌的表达技巧。在备考中要多多积累各种类型各种风格的诗歌,培养语感,树立题型意识,系统梳理诗歌考查角度,强化规范作答意识。 热点题型一 形象分析题 所谓“诗歌中的形象”指的是诗歌作品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寄寓作者的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艺术形象。包括人物形象、景物形象、事物形象。 人物形象。指作品中刻画的人物形象和诗人“我”的形象。诗中的诗人形象“我”,一般指的就是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有别于小说中的“我”(非作者本人)。 景物形象。诗中的景物形象是情中景。抒情诗,往往是借助客观物象(山川草木等)来表现主观感情,这些加入了诗人的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就是景物形象。它是含有“意”的形象,也叫“意象”。诗人一般借意象来表现自我,诗人作为主体,往往与意象这个客体合而为一。有时诗中有几个意象,各个意象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合起来构成一个统一的画面,也就是“意境”。 事物形象。诗人为表明自己的心迹或某种情感而借助的具有某种特定内涵的事物。如咏物诗中之物。 高考中鉴赏古典诗歌的形象,包括人物形象、景物形象、事物形象,我们必须准确地把握形象的特征,分析寓于形象中的思想感情,深刻地理解形象的典型意义。 【例题1】(人物形象)(2012·浙江台州模拟)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回答问题。 小 园 黎 简水影动深树,山光窥短墙。 秋村黄叶满,一半入斜阳。 幽竹如人静,寒花①为我芳。 小园宜小立,新月似新霜。 注:①寒花:菊花。 这首诗的后两联由物及人(诗人),请结合景物描写简要赏析诗中“人”的形象特点。 思路分析:此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由诗中“幽竹”“寒花”(菊花),联想竹菊的形象特征——孤傲美丽,由诗中“新月似新霜”,体味新月新霜的象征意蕴——高雅圣洁。结合后两联诗句具体分析——幽竹亭亭静立,秋菊凌霜傲放,如霜新月辉映,最后总结人物品行。 答案示例:幽竹、寒花(菊花),是孤傲贞美的象征;新月、新霜都是高雅圣洁、白璧无瑕的象征。幽竹亭亭静立,秋菊凌霜傲放,如霜新月辉映,烘托出一个品行高洁、胸怀澄明、具有高风亮节的诗人形象。 【例题2】(景物形象)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西 楼 曾 巩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 朱楼四面钩疏箔①,卧看千山急雨来。 注:①钩疏箔:把帘子挂起。 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景象?诗的前两句从什么角度来渲染这种景象? 思路分析:此题考查分析景物形象的能力。从两个角度设问:写什么和怎样写。分析时,一方面要结合诗句展示景物特征,如“海浪如云”“数声雷”“千山急雨”等;另一方面要把握写景角度,如调动不同感觉(“如云”“看”属于视觉角度,“数声雷”属于听觉角度)、动静结合、修辞手法的运用等。 答案示例:这首诗描写了海滨暴风雨来临的壮美景象。诗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lily850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