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细辛脑治疗.doc
培美他尼联合舒喘灵治疗儿童哮喘的疗效观察
何西奎1,任亮2,马菲3
(1. 河南省人民医院 河南 郑州 450003;2.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河南 漯河 462002;3. 漯河市源汇区妇幼保健医院 河南 漯河 462002)
【摘要】目的:观察培美他尼和舒喘灵联合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中重度儿童支气管哮喘的患者102例,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50例)采用舒喘灵联合培美他尼雾化吸入,而对照组(52例)采用单用舒喘灵雾化吸入的方法,对儿童中重度哮喘急性发作期进行治疗,观察临床治疗效果并进行比较,同时监测患者呼气峰流速(PEFR)、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用力肺活量(FCV)的变化,比较肺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所有哮喘患者治疗前PEFR、FEV1、FCV均小于预计值,用药后患者的PEFR、FEV1、FCV则有较大幅度提高,两组患者哮喘症状明显得到控制,有效率分别为77.2%与53.0%,治疗组与对照组之间临床疗效及肺功能改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治疗效果更为明显。结论:培美他尼联合舒喘灵治疗中重度儿童支气管哮喘患者,临床症状的控制及肺功能改善程度较单用舒喘灵更明显,值得进行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舒喘灵,培美他尼;支气管哮喘
支气管哮喘病是由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和T淋巴细胞等多种炎性细胞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气道慢性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为哮喘形成和发展的两个重要因素,哮喘持续状态可致严重呼吸衰竭,使病死率增加,因此迅速且有效持久地解除支气管平滑肌痉挛所致气道阻塞非常重要。以往多采用β2受体激动剂、糖皮质激素药物等治疗。为进一步有效解除哮喘急性发作时气道阻塞症状,我院在2005~2007年应用培美他尼与舒喘灵联合用药治疗中重度儿童支气管哮喘,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参照1998年全国儿科哮喘协作组制定的《关于儿童哮喘持续状态诊断和治疗的建议》中的诊断标准【1】,选择2005年9月~2007年9月在我院住院部收治的支气管哮喘患者102例,病程最短3个月,最长2年,均为中重度哮喘儿童。治疗组50例,男27例,女23例。平均年龄7.80岁。对照组52例,男27例,女25例,年龄6~12岁,平均7.76岁。两组哮喘儿童的年龄分布、性别组成、病程、哮喘发作程度差异无显著性(P 0.05)。
1.2 方法:①对照组采用0.5%舒喘灵雾化吸入。舒喘灵雾化吸入液加入生理盐水稀释后,使用空气压缩泵雾化器雾化吸入,使用方法与剂量可参照1998年全国儿科哮喘协作组制定的《关于儿童哮喘持续状态诊断和治疗的建议》【1】进行。治疗组在此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盐酸培美他尼注射液雾化吸入(商品名:沐舒坦注射液,勃林格殷格翰公司生产),15~30mg/次,一般在给予舒喘灵后15~30min内用药,2~3次/日或根据发作情况决定给药次数。治疗时两组患者均需监护患者心率、呼吸、血压等情况。②所有患者于入院即用肺功能仪检测PEFR、FEV1、FCV,选择3次中最高值作为基础值,然后将该值换算为预计值的百分比。测定患者入院当天(治疗前)、治疗2周后的PEFR等数值,并记录患者咳嗽、喘息、咳痰情况。③所有患者治疗期间接受一致的常规药物治疗,包括:停用其他β2受体激动剂;少量短程糖皮质激素的应用;氨茶碱控制性用药;如有肺部感染存在抗菌药的常规用药;注意及时吸氧吸痰等措施。
1.3 疗效评价:疗效评价选择参照1998年全国儿科哮喘协作组制定的《关于儿童哮喘持续状态诊断和治疗的建议》【1】的标准进行。临床控制:咳、痰、喘症状消失。显效:症状明显缓解,发作次数明显减少。有效:症状稍有缓解,发作轻微,次数减少。无效:症状未缓解,发作次数无减少。总有效率=临床控制+显效。
1.4 肺功能评价:计算两组患者PEFR、FEV1、FCV预计值,比较治疗后数值变化。①显著好转:治疗后增加35%以上。②中度好转:治疗后增加25~35%。③好转:治疗后增加15%~25%。④无好转:治疗后增加不足15%。总有效率=显著好转+中度好转+好转。
1.5 统计学方法:治疗效果评价采用秩和分析,肺功能评价应用t检验。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治疗情况,见表1、2、3。由表1可见,治疗后,治疗组中有39例临床症状得到改善,总有效率为78.0%;而对照组中28例临床症状得到改善,占53.8%。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治疗组对哮喘症状疗效更好。由表2 可见患者入院时测定两组患者PEFR、FEV1、FCV数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比较与治疗前比较PEFR、FEV1、FCV数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