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凝证(肩周炎)的临床路径修改后.doc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肩凝证(肩周炎)的临床路径修改后.doc

肩凝证(肩关节周围炎)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肩关节周围炎的粘连前期、粘连期患者。 一、肩凝证(肩关节周围炎)中医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肩凝证(TCD 编码:BNV262)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肩关节周围炎(ICD-10 编码:M75.011)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中医诊断标准: 肩周炎,全称为肩关节周围炎, 发病年龄大多40岁以上,女性发病率略高于男性,且多见于体力劳动者。由于50岁左右的人易患此病,所以本病又称为五十肩。肩周炎祖国医学称之为“漏肩风”、“冻结肩”、“五十肩”等,是以肩关节疼痛为主,先呈阵发性酸痛,继之发生运动障碍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 肩关节周围炎简称肩周炎,是肩关节周围肌肉、韧带、肌腱、滑囊、关节囊等软组织损退变而引起的关节囊和关节周围软组织的一种慢性无菌性炎症。它的临床表现为起病缓慢,病程较长,病程一般在1年以内,较长者可达到1-2年(1)肩部疼痛:起初时肩部呈阵发性疼痛,多数为慢性发作,以后疼痛逐渐加剧或顿痛,或刀割样痛,且呈持续性,气候变化或劳累后,常使疼痛加重,疼痛可向颈项及上肢(特别是肘部)扩散。(2)肩关节活动受限:肩关节向各方向活动均可受限,以外展、上举、内外旋更为明显(3)怕冷:患肩怕冷,不少患者终年用棉垫包肩,即使在暑天,肩部也不敢吹风。(4)压痛:多数患者在肩关节周围可触到明显的压痛点,压痛点多在肱二头肌长头腱沟。肩峰下滑囊、喙突、冈上肌附着点等处。(5)肌肉痉挛与萎缩:三角肌、冈上肌等肩周围肌肉早期可出现痉挛,晚期可发生废用性肌萎缩,出现肩峰突起,上举不便,后弯不利等典型症状。(6)X线及化验室检查:常规摄片,大多正常,后期部分患者可见骨质疏松,但无骨质破坏,可在肩峰下见到钙化阴影。实验室检查多正常。年龄较大或病程较长者,X线平片可见到肩部骨质疏松,或岗上肌腱、肩峰下滑囊钙化征。2.疾病分期 (1)粘连前期:肩周部疼痛,肩关节功能活动正常或轻度受限。 (2)粘连期:肩痛较轻,酸重不适,肩关节功能活动受限严重。 (3)恢复期:疼痛改善,肩关节功能活动改善。 3.证候诊断 肩凝证(肩关节周围炎)临床常见证候: 风寒湿痹证: 肩部串痛,遇风寒痛增,得温痛缓,畏风恶寒,或肩部有沉重感。舌质淡,苔薄白或腻,脉弦滑或弦紧。 气滞血瘀证:肩部肿胀,疼痛拒按,以夜间为甚。舌质暗或有瘀斑,舌苔白或薄黄,脉弦或细涩。 气血亏虚证:肩部酸痛,劳累后疼痛加重,伴头晕目眩,气短懒言,心悸失眠,四肢乏力。舌质淡,苔少或白,脉细弱或沉。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肩凝证(肩关节周围炎)。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治疗时间为≤15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肩凝证(TCD 编码为:BNV262)和肩关节周围炎(ICD-10 编码为:M75.011)。 2.疾病分期属于粘连前期、粘连期者。 3.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 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4.肩部骨折未愈合者,不进入本路径。 (六)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 (2)肝肾功能、血脂、血糖、风湿 (3)胸片、心电图 (4)肩关节 X 线检查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肩关节CT等。 (七)治疗方法 1.传统推拿手法治疗: (1)初期 ?取坐位,立其患侧,一手拉其上肢往上抬,另一手用扌衮法或一指禅法推施于肩关节周围,约5分钟。 ?取坐位,家人用拇指端点按肩中俞、肩外俞(臑俞、肩髃、肩贞、天宗穴各1分钟,以有酸胀感为度。粘连期除使用上述两法外,再选择下列按摩疗法: 取坐位,用双手抱托其肘部作内收、外展、上举、后伸等被动动作,反复进行2分钟。 取坐位,站其患侧,外展其上肢,以其肩关节为轴作环状旋转运动,顺时针、逆时针各30次,幅度逐渐加大。 取坐位,立于患肢侧,略下蹲,将患肢伸直搭于自己肩上,双手抱病肩,两手拇指按于腋下部,其余四指相交于肩上,来回旋转揉动三角肌、腋下诸肌、大圆肌、胸大肌、胸小肌外侧端,并慢慢上抬患臂,每次3分钟。患者粘连明显,经治疗无明显改善者,可送手术室局麻下行肩关节手法松解术。 2、针灸疗法 (1)毫针法 处方:肩井、肩隅、肩前、肩贞、大椎、曲池、外关、腕骨肩井、肩隅、肩前、肩贞 3.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 (1)、风寒湿痹证 主症:肩部串痛,遇风寒痛增,得温痛缓,畏风恶寒,或肩部有沉重感,得温减轻,夜间及受寒后疼痛明显,舌质淡,苔薄白或腻,脉弦滑或弦紧。 治则:驱风散寒、利湿通络 方用乌头汤加减,药物如下: 羌活12  麻黄10  桂心6   秦艽12 当归10  川芎12  炙甘草5  海风藤

文档评论(0)

gsgtshb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