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椒腰果害虫.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胡椒腰果害虫.ppt

第五章 胡椒腰果害虫 腰果害虫 腰果Anacardium occidentale L.是一种典型的热带常绿乔木果树,在我国海南南部和西南部地区有栽培.海南腰果种植区已发现的腰果害虫有40余种,分别为害干、枝、叶、嫩梢、花和果等部位 。 我国腰果害虫: 罗永明(1991) 曾调查腰果害虫有56种。 梁立宏等2005-2006年对海南腰果病虫害的发生为害和分布情况进行调查,发现为害海南腰果的害虫有28种。 胡椒基丁醚 大量用作家庭灭蚊、蝇剂,尤其是与除虫菊酯及鱼藤酮并用,形成络合物,可起协同作用;用作农药杀虫剂时称为“增效醚”,有迟效性(1~10个月);用作米、麦、豆类粮食贮存期的杀虫剂,用量为0.024g/kg。 第一节 腰果角盲蝽 Helopltis theivora Waterhouse 一、分类:半翅目,盲蝽科。 二、分布:海南、云南等地。 三、寄主:胡椒、咖啡、腰果、可可、番石榴、红毛榴莲等多种作物。 四、为害:成虫、若虫吸食芽、嫩梢、嫩叶、花和果实,受害部位出现黑斑、干枯。 五、形态物征 成虫:体长5~6mm,土黄色,具有黑褐色斑点。触角细长,为体长的2倍,第1节基部白黄色,其余土黄色;第2节大部分土黄色;第3、4节黑褐色;前胸背板前方缩小呈颈状,雌成虫前部黄褐色,后部黑褐色;雄成虫全为黑褐色;中胸小盾片后缘有一稍向后弯、顶部呈小圆球状的突起。 若虫:分5龄;5龄体长5.3 mm,全体土黄略带红,触角及足上散生黑色斑纹。 六、生活习性 海南一年可发生12代,世代重叠,一代历期26~52天,卵期5~15天,若虫期15~30天,成虫期平均11~25天,雌成虫一生产卵52~242粒,散产于嫩梢、花枝上。 七、防治方法 (一)农业措施: 1、疏伐过密枝条; 2、剪除带卵枝条。 (二)化学防治: 发生严重时,在抽梢、开花和座果期各喷一次药,用90%敌百虫或80%敌敌畏2000倍。 第二节 腰果蛀果斑螟 Hyalospila leuconeurella Rogonot 别名:腰果云翅斑螟 分类: 鳞翅目 螟蛾科 Pyralidae 为害状 幼虫蛀食腰果果实(嫩坚果)和果梨,造成发育早、中期的果实中空、干枯死亡。盛果期虫果可达60%以上,单株虫率最高达95%,严重影响产量。结果前期和末期也蛀害花序和嫩梢。 形态特征 成虫:雌体长9-12mm,灰黑色。触角线状。前翅灰色,亚缘线和外横线白色,缘毛基部灰白色,中部黑色,端部浅棕色。后翅灰白色,前缘和外缘线黑色,缘毛同前翅。雄虫体长8-10mm,触角栉齿状。前翅色较雌虫浅。 幼虫:老熟体长11-20mm,暗红色,头部褐色, 成虫(上) 幼虫(下) 防治方法 ①农业防治。 初期摘除虫果,集中深埋,并倒入稀释农药灭之;集中处理地上落果,降低虫源基数;果实成熟期放饲鸡群,消灭落果中的幼虫或脱果后老熟幼虫。 ②化学防治。盛果期对结果树喷第一次药,连续2~3次。有效药剂及浓度(低容量弥雾)有2.5%敌杀死乳油300倍液;2.5% 溴氰菊酯200~300倍液、20 速灭杀丁200~ 300倍液、25%杀虫双100倍液和乐果100~200倍液,防治时期第一次在大量果实即将进入中果期时,以后连续喷药2~ 3次,防治效果95 %以上。 第三节 绿丽刺蛾 Latoia lepida (Cramer) 一、分类:鳞翅目刺蛾科 二、分布:广东、海南、云南、福建等地。 三、寄主:胡椒、咖啡、芒果、茶等。 四、为害:幼虫咬食叶片。 五、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10—17 mm,翅展35—40 mm,胸部背面有一较大的褐斑,腹部及后翅黄色;前翅基部近前缘深褐色,近外缘有深褐色直线形阔带。 幼虫:体近长方形,黄绿色,每体节各生4个枝刺,第3、9、10节上的枝刺最大。 六、生活习性 海南一年发生2—3代,成虫夜出,有趋光性,多在晚上羽化,当晚交尾,第二天晚上产卵,卵散产于叶背。雌成虫一生可产卵量最多可达1000粒;幼虫4龄前群集胡椒叶背面,5龄后分散为害,使叶片呈不规的缺刻;幼虫老熟后爬至蔓基或蔓的分叉处化蛹。 七、防治方法 (一)物理防治: 1、灯光诱杀:成虫羽化盛期在晚上7:00—9:00时点黑光灯诱杀; 2、人工摘除蛹茧。 (二) 化学防治: 幼虫3龄前喷90%敌百虫或80%敌敌畏1000~2000倍液。 第四节 粉蚧类害虫 桔臀纹粉蚧 Planococcus citri (Risso) 分布及为害 桔臀纹粉蚧分布于海南、广东、广西、云南、福建、台湾等地。为害可可幼果荚、花柄、嫩芽,严重时可使其枯萎;此虫尚为害胡椒、菠萝、芒果、番荔枝、咖啡等作物。 形态特征 雌成虫

文档评论(0)

gsgtshb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