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优秀毕业论文,完美PDF格式,可在线免费浏览全文和下载,支持复制编辑,可为大学生本专业本院系本科专科大专和研究生学士相关类学生提供毕业论文范文范例指导,也可为要代写发表职称论文提供参考!!!
义使药物直接作用病变部位,在局部最火限度地发挥药物的治疗作用,改善机体与病变组织
的病理状态,促进气血流通,营养神经止痛。因而明显缩短了疗程,提高了临床治愈率。针
刺配合穴位注射对治疗枕大神经镇痛效果优良率为94.4%,复发率为8.3%。观察发现此疗法
对绝大多数患者能起到即时止痛作用,并且远期效果亦佳,且无不良反应。而常规药物对照
组镇痛效果优良率为36.1%,复发率为77.8%,与治疗组结果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O.01)。
针刺配合穴位注射,能激发针、穴、药的协同作用,达到祛风散寒,活血散瘀通络的作用,
从而达到“通则不痛”的目的。此疗法疗效显著,具有标本同治作用,疗效优于常规西药,
值得在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史玉泉.实用神经病学嗍。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1022a
圆李仲廉.临床疼痛治疗学啕.第2版.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26l-268。
[3]姜劲挺,马喜凤。颈椎旋扳法治疗枕大神经卡压综合征[J].中医正骨,2004;5(16):40
[4]裘法祖。外科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136。
[5]贺志光。中医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2:199。
双侧交替透穴疗法治疗缺血性中风偏瘫25例
熊广明,庞勇,韦秋连,陶继恩,胡苗苗(广西中医药大学一附院针灸科南宁 530023)
摘要:目的:观察双侧交替透穴疗法和常规针法对缺血性中风患者临床疗效,探讨该疗法
治疗中风后遗症肢体偏瘫和语言障碍的科学性和可行性。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50例缺血
性中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双侧交替透穴法组(治疗组)和常规针刺组(对照组)各25
例.均治疗4个疗程后分别观察治疗前和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评分。结果:治疗组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愈显效率为76%,对照组有效率80%,愈显效率为36%,两组愈显率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侧交替透穴疗法疗效优于常规针法。
关键诃:双侧交替透穴;中风偏瘫
l临床资料
将2010年11月至2012年2月在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门诊、针灸病房住院
的且符合纳入标准的50例缺血性中风患者,按就诊先后顺序进行编号,以l:1比例随机分为
双侧交替透穴疗法(治疗组)25例与常规针刺组(对照组)25例。
1.1一般资料
表l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x±s)
注::两组患者的性别经卡方x检验,X2=O.082.尸-o.774(尸O.05),无统计学意义。
年龄、病程经统计学处理均(乃O.05),无统计学差异,两组患者治疗前有可E匕性
表2两组患者治疗前辨证分型比较分析(n=50)
注:经Ridit分析,两组病情比较,尸=0.847。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病情比较,差别无
统计学意义(尸O.05),有可比性。
1.2西医诊断参照1995年由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
要点》u3及中医诊断参照1995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协作组修订的《中风病诊断与疗
效评定标准》瞄3。
2治疗方法
2.1治疗组上肢瘫:肩髑透极泉、曲池透少海、外关透内关、合谷透后溪;下肢瘫:阳陵
泉透阴陵泉、绝骨透三阴交,昆仑透太溪,太冲透滴泉;头面瘫:上关透下关,地仓透颊车。
舌强语謇:哑门透舌根、通里透神门。
操作方法:肩髑向极泉方向深刺,深度40一45衄;曲池向少海方向深刺,深40_45哪;外
关向内关方向深刺,深度25—35舳:合谷向后溪方向深刺,深度35-45咖:阳陵泉向阴陵泉方
向深刺,深度60一70姗;绝骨向三阴交方向深刺,深度30—35姗;昆仑向太溪方向深刺,深度
25—35衄;太冲向涌泉深刺,深度30—35衄;上关向下关方向沿皮平刺25—30姗;地仓向颊车方
向沿皮平刺30—35姗。哑门透舌根,哑门向舌根方向深刺(坐位)35—40锄,得气后慢捻至皮
下,再将针尖正对向下颌,慢捻进30一35舳,右手掌将针柄平压在脑后,扶持病人慢慢躺下,
使其头部正压针柄于枕上。通里向神门方向斜刺(针体与皮肤呈15度角)20_25衄。
穴位常规消毒后,以1.5—3寸毫针(0.3衄×40—75姗)直刺穴位,刺激方法:快速进针,
缓慢捻转提插得气,得气后所有穴用平补平泻法,第一天刺健侧,第二二天刺患侧,交替针刺。
2.2对照组参照《针灸学》D3中经络的治则及处方:选穴:上肢;:肩髑、曲池、手三里、
外关、合谷;下肢:环跳、阳陵泉、足三里、解溪、昆仑;口角歪斜:地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