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学解题技巧——风洞模型》教学设计.doc

《力学解题技巧——风洞模型》教学设计.doc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力学解题技巧——风洞模型》教学设计.doc

《力学解题技巧——风洞模型》教学设计 嵊泗中学 顾岳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力学解题的一般途径. 2.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对实例的分析培养学生建模的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体验得到解决力学问题的一般途径。 教学难点 学生利用解题技巧解决问题 教学方法: 以问题的形式探究、讨论、练习 教学手段: 投影仪,PPT 教学活动 引入: 先让学生观看视频《2010年上海世博时的拉脱维亚馆表演的空中飞人》,来了解风洞原理,然后对学生进行一系列的提问: 问题一:请同学们来描述一下表演者在空中的运动情况? 学生回答:表演者在空中忽上忽下,有时还在空中停顿一会,或往旁边飘移。 问题二:假如我们忽略一些次要因素,上升阶段大致可将运动分为几个过程? 学生回答:加速、平衡、减速(教师适当引导)。 问题三:这些过程中受力情况如何?受哪些力的作用?大小怎样? 学生回答:受两个力作用:人的重力G和风对人的作用力F;加速阶段:FG ,平衡阶段:F=G,减速阶段:FG。 ——引出课题 授课过程 例1.如图所示,在2010上海世博会上,拉脱维亚馆的风洞飞行表演,令参观者大开眼界,最吸引眼球的就是正中心那个高为H=10m,直径D=4m的透明“垂直风洞”。风洞是人工产生和控制的气流,以模拟飞行器或物体周围气体的流动。在风力作用的正对面积不变时,风力F=0.06v2(v为风速)。在本次风洞飞行上升表演中,表演者的质量m=60kg,为提高表演的观赏性,风速v与表演者上升的高度h间的关系图2所示。g10 m/s2。求: 问题一:大家看了这道题,假如你是出题老师,能从几个方面来考察我们同学哪? 学生回答:(1)可以分析表演者从最低点到最高点的运动状态;(2)可以求上升过程中的最大速度?(3)可以求表演者上升最大速度h1;表演者上升的最大高度h在2010上海世博会上,拉脱维亚馆的风洞飞行表演,令参观者大开眼界。若风洞内总的向上的风速风量保持不变,让质量为m的表演者通过调整身姿,可改变所受的向上的风力大小,以获得不同的运动效果,假设人体受风力大小与正对面积成正比,已知水平横躺时受风力面积最大,且人体站立时受风力面积为水平横躺时受风力面积的1/8,风洞内人体可上下移动的空间总高度为H.开始时,若人体与竖直方向成一定角度倾斜时,受风力有效面积是最大值的一半,恰好可以静止或匀速漂移;后来,人从最高点A开始,先以向下的最大加速度匀加速下落,经过某处B后,再以向上的最大加速度匀减速下落,刚好能在最低点C处减速为零, (1).表演者向下的最大加速度 (2).表演者向上的最大加速度 (3).B点的高度是 (4).由A至C全过程表演者克服风力做的功为风洞实验室中可产生水平方向的、大小可调节的风力。现将一套有小球的细直杆放入风洞实验室,小球孔径略大于细杆直径,如图所示。(1)当杆在水平方向上固定时,调节风力的大小,使小球在杆上做匀速运动,这时小球所受风力为小球所受重力的倍,求小球与杆间的动摩擦因数。(2)保持小球所受风力不变,使杆与水平方向间夹角为并固定,则小球从静止出发在细杆上滑下距离所需时间为多少? 与学生共同探讨: 变式一:风洞实验室能产生大小和方向均可改变的风力.如图所示,在风洞实验室中有足够大的光滑水平面,在水平面上建立xOy直角坐标系.质量m=0.5kg的小球以初速度v0=0.40m/s从O点沿x轴正方向运动,在0~2.0s内受到一个沿y轴正方向、大小F1=0.20N的风力作用;小球运动2.0s后风力方向变为y轴负方(1)2.0s末小球在y方向的速度大小和2.0s内运动的位移大小;(2)风力F2作用多长时间,小球的速度变为与初速度相同;(3)小球回到x轴上时的动能 图1 风 向 h v2/(×104(m/s)2) h/m O 1.2 10 0.7 图2 图1 风 向 h v2/(×104(m/s)2) h/m O 1.2 10 0.7 图2

文档评论(0)

snj0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