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资源学派与能力学派的回顾与比较.docVIP

企业资源学派与能力学派的回顾与比较.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企业资源学派与能力学派的回顾与比较 2002-7-18 作者: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 许可 徐二明 来源:《经济管理》2002年第2期 内容提要:20世纪80年代以来,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研究重点从市场定位逐步转移到企业竞争优势的获得和保持上来,并由此产生了企业的能力理论。它逐渐演化为两个相互独立又互为补充的学派,即资源学派和能力学派。本文对这两个学派的发展演变进行了分析,并对二者之间的理论观点进行了比较,以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两大学派的异同和本质。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战略管理理论和企业经营实践的发展,尤其是随着企业经营环境的变化、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研究重点逐步转移到企业竞争方面,特别是企业如何获得和保持竞争优势的研究上,这样就为战略管理理论的发展与创新开辟了一片广阔的天地,同时经济学和管理学的交叉融合也有力地推动了企业竞争战略理论的发展并产生了企业能力理论。回顾近20年来竞争战略理论尤其是能力理论的发展历程,主要演化为资源学派和能力学派两大理论派别。它们既相互独立又互为补充。以下是对它们的具体分析和比较。 ?   一、能力理论的产生  能力学派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1920年和1925年经济学家阿尔弗雷德·马歇尔(A.Marshall)在其著作《经济学原理》中所提倡的企业内部成长论。马歇尔认为由于专业化分工导致技能、知识和协调不断增加从而推动企业不断进化,同时他认为每个行业是由一系列生产规模、企业寿命、专业知识、组织结构、生产成本、市场份额都不同的异质企业组成的,单个企业的成长、衰落是经常性的,但一个行业则可以经受长期的波动,甚至出现长期平稳向前发展的态势。其后他的门人艾迪斯·彭罗斯(Edith Penrose)于 1959年出版了《企业成长论》,在这本书中她进一步深入研究企业成长问题并提出了企业内在成长论的思想。她认为被新古典企业理论视作“黑箱”的企业资源和能力是构成企业经济效益的稳固基础。企业不仅仅是一个管理单位,而且是一个具有不同用途、且随着时间推移由管理决策决定的生产性资源的集合体 (杨浩、戴明月,2001)。企业的内部存在着通过知识积累以拓展生产领域的机制,而且这种知识的积累是一种内部化的结果,这一过程节约了企业稀缺的决策能力资源,从而新的管理者才能释放出可以用来解决新问题、促进企业成长的能量。马歇尔的另一位传人乔治·理查德森(George B.Richardson)则在20世纪60~70年代从企业与市场间的协调制度入手提出了组织经济活动的企业知识基础论,进一步发展了企业成长论。值得一提的是1957年塞尔兹尼克(Philip Selznick)在《行政管理中的领导行为》一书中提出的通过“自我构造”、“自我建立”而积累起来的“特殊能力”的这样一种“特殊的自我创造积累论”是当代企业能力理论的另一支重要先驱。  此后对企业能力的研究不断深入,1982年纳尔逊(Richard Nelson)和温特(Sidney Winter)在《经济变迁中的演化理论》中,借鉴企业的能力理论,以企业拥有的智力资本对企业进行分类。同年,里普曼(Stephen Lippman)和罗曼尔特(Richard Rumelt)在“不确定模仿力:竞争条件下企业运行效率的差异分析”一文中,他们推断,如果企业无法有效仿制或复制优势企业产生核心能力的资源,那么企业间业已存在的效率差异将无法消除。  1984年随着沃纳菲尔特(Birger Wernerfelt)在美国的《战略管理杂志》上发表了《企业资源学说(A Resource-based View of the Firm)》一文,企业能力理论开始分化为两个相对独立又互为补充的流派,这两个流派都建立在企业内在成长论的基础上并为企业内在成长论的深入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其中一派是资源基础论,它以沃纳菲尔特及其发表的《企业资源学说》为起始标志,经过罗曼尔特、里普曼、温特、巴尼(Jay B.Barney)、申德尔(Dan E.Schendel)、库尔(Karel cool)、迪瑞克斯(Ingemar Dierickx)、德姆塞茨(Harold Demsetz)、库勒(Kathleen R.Conner)、皮特瑞夫(Margaret A. Peteraf)、柯利斯(David J.Collis)、蒙哥马利(Cynthia A.Montgomery)等人的发展,成为一个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另一派则延续能力理论对于企业能力的关注,提出了核心能力和动态能力学说,我们继续称之为能力学派。这一派以普拉哈拉德和哈默在1990年5~6月号的《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的《企业核心能力》一文为标志,经过斯多克、伊万斯、舒尔曼、提斯、匹萨诺(G.Pisano)、苏安(A. Shuen)、福斯(N.J.Foss)、兰格路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本账号下所有文档分享可拿50%收益 欢迎分享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