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苏州产业结构的导向选择
摘 要:本文运用产业经济学中的产业结构理论对苏州产业结构的特征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
析,即苏州产业结构存在第二产业比例过高,第三产业比例滞后;探析形成此结构的成因并
提出对苏州产业结构第二产业的优化方案,第三产业发展的具体对策和提高苏州本土企业的
自主创新能力的建议,使其产业结构更有利于经济发展。
关键词:苏州;产业结构优化;主导产业;区位商
近年来,苏州经济发展迅速, 2009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740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1.0%,经济总量退居中国大陆第6位(仅次于上海、北京、广州、深圳和天津)、华东地区第二位(仅次于上海)、中国地级市第一位。全市实现地方一般预算收入745.18亿元,比上年增长11.4%。公共财政保障能力增强,财政支出结构进一步优化。1. 产业结构理论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1]是指对影响产业结构的各种因素的优化,主要包括:现行产业结构的
优化;供给结构的优化; 需求结构的优化; 国际贸易结构的优化;技术结构的优化。
产业结构高度化[1]是指产业结构从低水平状态向较高水平状态发展的动态过程。包括:
一二三产业优势比重方向顺次演进;由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知识密
集型演进;从低附加值产业向高附加值产业演进;从低加工度产业向高加工度产业演进。
①配第-克拉克定理[1],是指随着经济发展,劳动力在三次产业间的分布状况是:第一产
业将减少;第二、三产业将增加。②库兹涅茨的产业结构演变理论[1], 在工业化初期,第一
产业比重较高,随着工业化的推进,第一产业比重持续下降,在产业结构中的优势地位被二
产取代。当第一产业比重降低到20%以下时,第二产业比重上升到高于第三产业,这时工
业化进入中期阶段;当第一产业比重再降低到10%左右时,第二产业比重上升到最高水平,
工业化进入后期阶段,此后第二产业的比重转为相对稳定或有所下降。③钱纳里的“标准产
业结构”理论[1]是将标准产业结构与实际产业结构对比找出差距。
2. 苏州概况
2.1 人口、资源及自然状况
苏州位于长江三角洲中部、江苏省南部, 东邻上海,南接浙江的嘉兴、湖州两市,西傍
太湖和无锡,北依长江, 是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城和主要的风景旅游城市, 是长江三角洲重要
的中心城市之一。全市2006 年末总人口615.55 万,总面积8488 平方公里,全市地势低平,
平原面积、丘陵面积、水域面积分别占54.8% 、2.7% 和42.5%, 平均海拔4 米左右。苏州
1993 年被国务院批准为较大的市,现管辖5 县市和8 个区。由于地处中国的沿海经济带和
长江经济带的交汇处,便利的交通条件,使苏州的运输极其方便,陆运高速纵横,铁路发达,
海运靠近上海港,空运可以利用上海虹桥机场和上海浦东国际作为自己的空港。 2.2 经济状况
苏州自公元前514年建城以来就长期是中国江南地区的经济和文化中心,后又发展为中国南方、华东乃至全国的经济文化中心。目前是中国发展最快的城市,也是经济最发达的城市之一,是长江三角洲经济圈重要的经济中心,苏南地区的工业中心。拥有中国乃至亚洲最大的内河航运港口、江苏第一大港、中国大陆第九大港——苏州港,四通八达的铁路和公路交通网与全国各大城市相连,交通运输十分便利。以经济总量计算,苏州现在是仅次于上海、北京、广州、深圳的中国大陆第五大城市。昔日的人间天堂将成为更加繁荣昌盛的人间新天堂。
农耕时代,苏州就是“鱼米之乡”、“丝绸之府”,素有“人间天堂”之美誉。20 世纪80 年
代苏州的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实现了经济从农业为主体向制造业为主体的转变,90 年代大
力发展开放型经济,形成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格局,成为国内吸引外资最多的城市之一。经济
总量保持高速增长,苏州2009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740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1.0%居民人均收入2635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2987元,均增长10%以上1,苏州市三次产业产值结构变化趋势见图1。
表1 苏州历年GDP及三次产业结构比例
苏州历年生产总值 单位:亿元 年份 地区生产总值(gdp)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人均生产总值 1978 31.9503 8.9736 17.7924 5.1843 634 1979 35.2715 9.5714 19.1805 6.5196 691 1980 40.6838 10.0337 23.8462 6.8039 787 1981 43.7645 9.7709 26.2288 7.7648 839 1982 47.6133 12.0366 27.6163 7.9604 902 1983 52.5317 11.9412 30.781 9.8095 989 1984 68.0542 17.034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