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琵琶行并序 教案
一 导入
(播放《十面埋伏》)
刚才我们听到的曲子就是著名的琵琶古曲《十面埋伏》,据考证,这支曲子就是白居易在《琵琶行》一诗中倾力描绘的那支曲子。今天我们不仅欣赏音乐,还要跟大家一起来欣赏这篇与音乐有关的古典诗歌-----------白居易的《琵琶行》。
二 学习要点
(课件展示文本内容)
1. 指导学生顺畅地诵读全诗并背诵第二节。
2. 感受“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悲剧美。
3. 感知诗中音乐描写的美好意境,体会叙事诗的抒情艺术。
4、 知人论世,理解白居易在诗歌中表现的思想感情。
5、 领悟作者的艺术技巧,学习描写音乐的方法。
学习重点与难点:
感受悲剧美,鉴赏音乐描写是重点;
通过描写音乐艺术沟通人物情感、塑造人物形象是理解诗意的难点。
学法指导:强化预习,正音顺句,对照注释,初解文本;
诵读入境,感知诗意;潜心涵泳,体味情感。
三 指导诵读
1、听录音
要求:听准读音,整体把握感情基调。体会诗歌的音乐美。
(播放录音)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对语气,把握感情。
四 背景展示
(学法:学生自读相关资料,自己概括总结,自由展示。)
1.关于作者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号香山,自号香山居士,原籍太原。白居易是杜甫的有意识的继承者,也是杜甫之后的杰出的现实主义。他继承并发展了《诗经》和汉乐府的现实主义传统,沿着杜甫开辟的道路进一步从文学理论上和创作上掀起了一个波澜壮阔的现实主义诗歌的高潮。白居易最大的贡献在于掀起了新乐府运动。白居易是唐代诗人中创作最多的一个,代表作有《长恨歌》、《琵琶行》、《赋得古原草送别》、《卖炭翁》等。著作集有《白氏长庆集》。
2.本诗题解与写作背景
《琵琶行》为唐朝大诗人白居易写的一首长篇叙事诗,与《长恨歌》齐名,且流传很广,唐朝时就有“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的传说。“行”是古体诗的标志之一。
白居易由于早年避乱江南时与人民较为接近,对政治的混乱和人民的疾苦有较为深切的感受。所以在他担任“左拾遗”期间,曾怀着“达则兼济天下”的志向多次上书请求革除弊端,并写了大量讽喻诗反映民间疾苦。这样就得罪了当时的权贵。元和十年,获“甚伤名教”、“不宜治郡”的罪名,被贬为江州司马。对此诗人既愤慨又伤感。到江州后的第二年(公元816年),白居易便创作了这首著名的长诗。诗前有一小序,简要交代了写作的原委。
3、文学文化常识
歌行体,歌、行、吟、曲代表了古诗体裁的一个大类,统称“歌行体”,内容多有悲愁慨叹之意,形式上比较自由活泼,如同散文中的随笔,可以不拘一格。
五 鉴赏方法
学习这个单元,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引导学生进入学习诗歌的情境。诗与小说不同,它没有小说引人入胜的情节,没有散文那种记叙的从容,表达的自由。诗歌是语言的音乐,是跳动的心声,它的最大特点在于抒情。读诗,要认同它的形式,接受它的表达方式,与诗人同呼吸共悲喜,这样才能激发起读诗的热情。比如诗歌都具有想像、夸张等虚拟成分,只有认同这些诗歌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段,才能进入诗歌的情境中。读诗还要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读书积累,去感受、体悟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提示学生诗歌的创作背景。诗歌是心声的外化,不是无事生非,无中生有。《礼记·乐记》中说:“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诗情的触发,都是由“物”引起的。这个“物”,可能来自自然,可能来自社会,可能来自人生。古代的社会生活已离我们远去,古人的情感世界也不同于现今。所以读古代诗歌,尤其要有“背景意识”:诗人不能逃出他的时代,诗篇不能脱离诗人的情感。必要的背景提示,就像卫星定位系统一样,有助于我们锁定目标。
启发学生的审美情趣。诗歌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古人说“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毛诗序》)。鉴赏诗歌的情感美和形式美,是诗歌教学的重要内容。从审美方面说,审美对象的形式和内容是不可分的。没有情感真空的形式美,也没有不用包装的情感美。中国自古以来就有“文以载道”的说法,刘勰在《文心雕龙》里说:“鼓天下之动者存乎辞。辞之所以能鼓天下者,乃含道之文也。”德国哲学家黑格尔也说:“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读诗,就是要体会诗人抒发的情感,感受诗的语言的韵味。
抓好朗读和背诵。朗读和背诵,对于诗歌教学来说,具有不可或缺的意义。诗歌本来就是宜歌宜咏的,朗读和背诵,一方面可以加深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另一方面可以检验理解水平,巩固理解成果。另外,对诗歌的理解,不是单纯的课堂讲解所能完成的,有时还需要学生更多社会生活经验和人生阅历的参与。这样,背诵本身还具有贮存功能,可以留待诗美的缓释。朗读和背诵,快慢疾徐、抑扬顿挫要和诗歌的情感格调适配,如影随形,不能违背。如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