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化学课堂教学的时效性.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如何提高化学课堂教学的时效性.doc

如何提高化学课堂教学的时效性 课堂教学是教学活动中最基本的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学生获得知识及提高能力的主要渠道。作为化学老师,自实行新课程改革以来,我一直都在思考:什么样的化学课才称得上好?怎样上好化学课呢?通过平时教学实践与反思,获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在此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 第一:引导学生学会预习,让学生提前“热身”。 以往所谓的预习,学生仅仅是将课本简单地看一遍,不重视理解,这样的预习收效甚微。如何使预习达到更佳的效果呢?笔者认为教师要求学生预习时必须做到以下三方面 1.划出重要的概念、定律。 化学中出现的概念、定律很多。其中难懂或易混淆的词、句、要逐字逐句推敲,反复阅读理解。如“质量守恒定律”中,关键词就是“参加”二字,忽略这两字,对于质量守恒就不能正确把握。预习“元素”时,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这句话是该概念的关键所在。在预习“单质和化合物”时,概念中的“纯净物”三个字不能掉。学生只有通过反复阅读分析,才能对化学概念、规律、定律等达到较高的认知层次。 2.记下疑点难点,在课堂上注意老师的解释分析 预习时,对于不能理解的内容,要求学生在书上作个记号,以便在听课时注意老师对该问题的解释和分析,达到最佳的听课效果。 3.根据内容设想相关问题,拟下预习笔记。 预习时,可边看边尝试把书上的主要内容归纳成一个个问题,记在笔记本上或书上相关文字的空白处。这个要求对于学生来说有点难度,但只要教师能做出示范并且一直坚持下去,相信学生一定能做到。例:预习“测定空气中氧气成分”时,可归纳成这些问题:实验中采用的可燃物是什么?为什么用红磷?将红磷与其它可燃性物质替换是否可行?如何测得消耗掉氧气的体积?这样,学生听课才能从容自若,跟上老师的进度,提高听课效率。 第二步:课堂中引导学生学会提问,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远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我觉得很有道理。学生能提出问题,证明他认真思考过。所以我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为此,课堂上我有时会故意说错话、做错题,让学生发现,从而提出疑问。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还有意识地让学生总结。如总结一个问题;总结一堂课的内容;总结一次讨论的结果;总结一次辩论的正、反意见等。总结完后,让学生提出自己发现的更深层次的问题,进一步延伸,拓展思维。每一节课留下一些时间,让学生回忆本节所学的内容,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自己感到疑惑的问题。不管学生的问题多么幼稚、离奇,都不讥笑他们,而是保护他们的积极性,并及时鼓励他们。时间长了,学生的自主学习也就实现了。 第三步:课堂中引入竞争机制,为学生创设一个相互交流的平台。 传统教学方法中,教师是主角,课堂是专门为教师搭建的舞台。学生作为配角,只能像容器一样被动接受教师所传授的知识,俗称“填鸭式”教学。新课程中彻底改变了这种模式,它提倡同学间合作与交流,给学生一个表达自己意见的机会。根据这个要求,我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在组成学习小组内的学生性格、学习成绩都存在一定的差异,这样做的目的不仅仅是便于活跃课堂气氛,同时希望能达到“三人行、必有我师”的效果。 如何既要体现新课标的理念又能最大限度地利用上学生的预习成果呢?我认为应该做好“一导、两竞争”。 1、“一导”是指教师的引导。 教师是整节课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原因是学生的能力毕竟是有限的,对教学的重点、难点的理解不深,这决定了要求教师引导时必须做到以下两个方面: (1)专注教学目标。 要让学生领悟每节化学课的教学目标,引导学生沿着从知识、能力、思想认识三方面接受信息和感受诱导。 (2)抓住教学重点。 一节课的知识点不少,但每个知识点并不是同样重要。新课程标准对各个知识点分别提出了不同层次的要求。有的要求“了解”,有的要求“理解”,有的要求“掌握”。要求达到“理解”或“掌握”的知识点一般都是教师讲授的重点,是应该首先学好的。教师引导时要体现这些不同的要求,学生应在教师的影响下学会区分重点和非重点,以便把最基本的内容学好。 2、“一竞争”是指组内同学间的竞争。 课前组长就负责收集自己组员们的预习成果,(就是前面提出的预习要求的第三点“根据内容设想相关问题,拟下预习笔记。”所设想的问题。)比一比看看谁的问题最全面、最具有代表性,小组长从中筛选出本小组这节课的问题,每次入选的问题都必须注明作者,下课后交给教师,教师就可以掌握到学生的预习情况,同时到期末总评时也作为一个参考。 这样做的效果十分明显,学生感到满足,自己的预习成果得到肯定和表扬,这样大大提高学生的预习积极性,对于那些懒惰、学习成绩跟不上的同学不仅仅是一种鞭策同时也为他们树立了学习的榜样。 3、“二竞争”是指组与组之间的竞争。 组间讨论,采取“一问一答”的形式进行讨论,由某一组提出一个问题,由其余的小组进行回答,比一比哪个小组的答案最全面、最

文档评论(0)

shbky12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