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建设现代学校文化 涵育新型人格成长.doc
建设现代学校文化 涵育新型人格成长
泗洪县洪翔中学 王化连
近年来,我校实施“文化强校”方略,以人为本,整体思考,将构建学校特色文化与涵育新型人格紧密结合起来,构建人建“文化”与文化“化人”的互动机制,提高了“育人”效果,加快了学校内涵建设,初步形成了学校文化特色。
一、文化强校,精心规划学校文化图景
2008年,我校在总结建校以来发展成果和经验的基础上,确立了“创建现代化、高质量、有特色的精品学校”的发展愿景,并制定了“三步走”的奋斗目标。在此过程中我们认识到,校园、校舍、教学设备等硬件设施只要加大资金投入在较短时间内即可完成预定的目标,而实现学校内涵发展任务必须加快学校文化建设。一方面,加强学校文化建设是时代对教育的要求。随着我国全方位、多层次对外开放的推进,中外文化的碰撞、交流与融合已渗透到各个领域,当前呈现出多元文化趋向;同时,当前我国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社会转型,人们的价值观也发生了从传统的、一元的价值观到现代的、多元的价值观的演变。多元文化背景给学生创新个性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但也给正确价值观和良好道德观念的形成带来了文化认同上的混乱。人生活在文化中,文化时时刻刻在影响人。面对上述时代特点和社会环境,学校必须有效推进文化建设,才能更好地完成育人任务。另一方面,学校文化是学校的底蕴,是学校师生成长和发展的沃土。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人格是文化的积淀。学校文化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特别是对于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健全人格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一所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学校才能在日趋激烈的社会竞争中脱颖而出,成为学生和家长追逐的热土。
基于上述认识,我校经过长期酝酿和专家论证,确立了“文化强校”战略,并制定了《洪翔中学“现代学校文化”建设规划》。在制定规划的过程中,我们抓了三件事:一是采用问卷、访谈等方式对本校和本县6所中学的学校精神文化现状进行了调查与剖析,以此作为现实依据;二是对文化和学校文化建设研究文献进行整理与分析,为制定规划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借鉴;三是规划初稿完成后,召开师生座谈会广泛征求意见,邀请专家论证。
二、整合提炼,构筑学校特色文化系统
“规划”不仅仅是一个文本,而是一个建设过程。2008年至2009年,根据学校实施“现代学校文化”建设规划的要求,结合我校省“十一五”规划课题《建设现代学校文化,塑造新型人格》的研究目标,我们制定年度实施方案,开展了建设学校特色文化的一系列工作。因为文化的发展离不开“传递、选择、发现、创造”四个基本环节,我们在对现存学校文化取向和非现代因素进行反思基础上,借鉴有关实践成果,形成了以下学校文化建设思路:从本校文化积淀中提炼出富有生机和特点的文化元素,筛选先进文化、时代精神——进行汇聚、整合,反复论证——确立具有洪翔特色的文化系统——构建多种文化载体。
一是确立培育新型的“文化人格”目标。人是文化的载体。学校文化建设的根本目的是塑造新一代的理想人格。因此,我们将学校新文化构建与学生新型人格培养进行整体思考。在创办之初,我校针对社会上道德滑坡、理想缺失的现象和部分民办学校过于逐利的倾向,以“弃燕雀之小志,慕鸿鹄之高翔”为立校格言,确立了志存高远的办学追求,教育学生树立远大志向,奋发进取,立志成才。在学习借鉴“理想新人精神素质”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我们对现代理想人格的认识,2009年我们进一步提出,培养具有“大爱情怀、科学精神、生存智慧”现代中国人的育人目标。这是以中华优秀文化为底蕴并吸纳西方先进文化而熔铸的、个性鲜明的“新世纪中国现代人”的一种理想人格,[1]负载着诚实厚德、自强坚毅、志向远大、追求卓越、求是笃行、乐于学习、善于沟通、勇于负责、敢于创新等优秀品质。我们认为,新一代具备这种品格,才能承担起振兴中华民族、建设和谐社会的重任,并且也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创造自己的美好生活。
二是构建学校特色文化系统。我校所建设的“现代学校文化”,指在全球化、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和当前我国社会转型时期,为了实现自己教育理想、更好地完成育人任务,在教育实践活动中自觉建构的一种新的学校精神环境、文化氛围和师生的价值取向、精神风貌及思维方式、生存方式和行为习惯等。这种“学校文化”,具有民族性、时代性和整合性,并体现学校“志存高远、精致卓越”的办学追求。鉴于校训、校风、校标等是学校文化的集中体现和表征,我们将本校的文化积淀与先进文化、时代精神进行整合、提炼,确立了学校精神“鹤立鸿翔”(教师忠贞高雅、卓然有成;学生志存高远、奋发图强)和校训“持善敦行”(追求厚德至善、诚朴求真、博采敬业、勤求践行),并以此统领起我校“树德砺才,热忱笃行”的校风、“博学严谨,协作共进”的教风和“尊师守矩,求实创新”的学风,使之成为学校教育教学与管理等一切办学行为的核心准则,使之成为学校发展的支点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