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自由和快乐还给孩子.doc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把自由和快乐还给孩子.doc

把自由和快乐还给孩子 ——读《爱弥儿》后心得体会 龙池乡中心幼儿园 黄萍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上午好!我是龙池乡中心幼儿园教师黄萍。今天,我想和大家一起分享的题目是《把自由和快乐还给孩子》。 去年寒假,我的儿子要求我帮他在网上买本书,在浏览网页时,我看到了《爱弥儿》。吸引我买下这本书的主要原因是它的推荐理由。我一得到书,就在迫不及待地打开。该书卷首介绍了卢梭最为著名的“自然教育”。自然教育就是遵循人的自然本性,使教育与人身心发展的各个阶段相一致,既不要超前,也不要滞后。广义的自然教育涉及卢梭的整个教育分期:婴儿期(0—2岁)、儿童期(2—12岁)、少年期(12—15岁)、青年期(15—20岁)。卢梭的教育方法便是配合这四个发展阶段而实施。其中0—12岁的教育才是狭义的自然教育。这时的教育是一种不教育,是自然在说话,亦是一种消极教育。 看着这开头的几页,我就疑惑了:不教育,让自然说话,那我们教师要来做什么呢?我们都知道学前教育的重要性! 0—12岁不进行教育怎么行,怎么可以用消极的态度来对待孩子的成长呢?我疑惑这样的观点怎么会被全世界认可这么久?带着这么多的疑问,我没有停下来思考这个问题而是带着问题继续在这本书中慢行,带着问题试图在实际的教学生活中寻找答案。 (不教育中的自由和快乐) 卢梭在《爱弥儿》有一个教育准则,那就是给儿童最大限度的自由,让他尽可能充分地活动,他反对捆绑儿童的四肢,要求为儿童穿上肥大宽松的衣服。对于外在的衣服,卢梭尚且如此重视,要求必须宽松,所以卢梭推崇的是自由式的创新教育体系。自由与自然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卢梭教育思想的体现。不谋而合,《窗边的小豆豆》一书中也有相同的描述:“小林校长从不要求我们穿新衣服到学校,而是要提倡我们穿干净的旧衣服,这样哪怕在爬树的时候把衣服勾破也不心疼,可以尽情地玩。”,想想我们现在的某些幼儿园,除了体育课,孩子们有多少时间是在尽情地玩?家长要求,不要天天玩,得教他们一些知识;老师、园长要求,不能天天玩,得保证他们在园的安全。可是,我们都忘了,玩,本是孩子的特权! 我的儿子在读幼儿园时,我就赞成他天天玩。我个人觉得,孩子的童年是短暂的,所以,童年应该是快乐的,是美好的。至于学习,则是一种顺其自然。我从来不让他做写拼音、做算术等所谓的家庭作业。因此,我不敢说我的孩子是最聪明的,但我敢对大家说,我的孩子是同龄的孩子中最快乐的!可是,在他读小学一年级时,“问题”来了,老师请家长。原因是因为儿子不但没写家庭作业,而且,在老师询问下,大言不惭地说:我妈妈告诉我,只要上课认真了,知识理解了,做不做作业都无所谓!其实,我们都知道如今的社会竞争愈来愈激烈,分数、考试是一个不可回避的话题。迫于趋势所向,我们的孩子在学习中已经慢慢承认了“玩”是种错误,我们教师也习惯了当看见学生在玩时送上严厉的目光,以为这是在进行教育,学生以为自己在犯错误,其实我们都在犯错!而且在对待玩的问题上,往往老师犯的错误更严重!于是我对我的学生看见我走向教室就赶紧跑进教室、藏好自己手里的卡片、正在玩的游戏立即停止这些画面感到自责和难过,虽然我还曾为此骄傲过。说得简单些我是无形地制止了孩子们玩的乐趣,严重些我是在制止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能力!现在,我才了解,我在犯多么严重的错误!尽管卢梭的名言:“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乱了这个次序,我们就会造成一些早熟的果实,它们长的既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我们将造成一些年纪轻轻的博士和老态龙钟的儿童”徘徊在我们教育者的耳中,但是却有谁去真正理解贯彻了呢? (不教育中的自然和游戏) 说到让孩子自由和快乐,让我们不自觉的想起一个地方:安吉。安吉,一个幼教老师都不会陌生的名字,近些年来,全国各地的老师们潮涌般奔赴观摩游戏活动的地方。对于我来说,它的游戏活动真正走入我的视线源自与学习归来的老师交流中。虽然,我并没有去安吉幼儿园实地参观过,但是我们知道安吉的孩子们在幼儿园玩得开心的不得了,自由自在,自己选玩具、自己搭玩具、都是自己玩。安吉的各幼儿园因地制宜,依托宝贵的自然资源,探索各种适应、激发孩子兴趣与能力的游戏材料与环境。大自然是孩子的,游戏是孩子的,孩子是在游戏中学习和发展的。在这样的活动当中老师们发生着实实在在的变化:变“游戏内容的创造者”为“幼儿游戏的欣赏者”; 变“游戏主题的指挥者”为“幼儿兴趣的追随者”;变“游戏计划的执行者”为“游戏材料的调整者” (老师就连材料的提供者都不算了,游戏材料都是孩子们自己设计、制作)。在这种教育模式中,我们听到了安吉教师们的由衷感概:我们曾经一直觉得自己很了不起,我们帮孩子来安排许多事情,但是我们现在发现孩子比我们会想会玩的多得多。 可能大

文档评论(0)

zjianq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