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政道“诺奖人生”归于祖国.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李政道“诺奖人生”归于祖国.doc

李政道“诺奖人生”归于祖国 以他命名的图书馆在上海交大落成,包含毕生收藏的文献资料和手稿 2014年12月29日 ? 03 :综合 ? 稿件来源:解放日报   馆中陈列的李政道捐献的诺贝尔物理奖奖章和证书原件。张驰 摄   馆中陈列的李政道捐献的诺贝尔物理奖奖章和证书原件。张驰 摄 1 ■本报记者 徐瑞哲  历经3年建设,李政道图书馆昨天在上海交大闵行校区落成,集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科技馆、艺术馆为一体。   作为首获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华人之一,88岁的李政道通过视频跨洋致辞:“江山代有才人出,自古英雄在少年。我把毕生收藏的科学文献资料和研究手稿等赠予上海交通大学,希望来到图书馆的青年朋友能够获得灵感,成功地攀登科学高峰。”   诺奖金章表夙愿   一枚印有诺贝尔头像的大金章,以及一份大开本的获奖证书,就陈列在李政道图书馆入口一侧的橱窗内。这两种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原件,代表了李政道将他“诺奖人生”归于祖国的心愿。   1957年,刚刚31岁的李政道与杨振宁,因共同发现“弱相互作用中的宇称不守恒”,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李政道长子、香港科大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院长、历史学家李中清说,李政道15岁在抗战中赴西南联大,19岁赴美留学,师从物理大师费米。他26年在外,直到1972年才得以回国,而此后39年,几乎每年都回到国内,近年才因身体状况不宜长途旅行,无法亲临图书馆。   在展馆“传道”部分,记录了李政道先后建议开设少年班、倡导建立中国博士后制度、力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制度、促成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项目等历史资料。   情归“母校”两代人   尽管身在美国,李政道捐赠的各类资料、艺术藏品,已分10批次陆续运达上海交大。截至目前,馆内共收录论文3400余篇,手稿5700余份,信函4万余封,以及图书、音视频等资料2万余件。图书馆组织工作人员耗时1.7万小时,在一年内完成45万余页资料的数字化加工工作。最终,李政道数字资源中心也先期开通上线。   李政道生于上海,祖籍苏州,最早就读浙大——为何情归上海交大?溯至一个世纪以前,1911年李政道的岳父秦梦九毕业于交大前身——清朝邮传部上海高等实业学堂。早在1926年,秦梦九就将其在京房产捐献母校,用此项资金援建了现今的交大徐汇校区工程馆。   而李政道也与父辈一样视交大如“母校”,于1987年受聘交大客座教授。据透露,2009年5月27日,李政道又受交大校长、同为物理学家的张杰院士之邀,为师生开设大师讲坛,期间就提出希望将毕生积累的手稿、诺贝尔奖章、科学艺术作品等,以及在宛平路47号的别墅捐赠交大。“故居是为交大科研工作者和访问学者提供更有利的生活与科研条件。”李中清教授告诉记者。   2011年9月1日,教育部正式批复上海交大在闵行校区选址新建李政道图书馆,总建筑面积6500平方米。李政道图书馆也成为交大校园继钱学森图书馆之后的又一座国家级人物纪念馆。   科学和艺术交相辉映   “科学和艺术就如一枚硬币的两面,分别代表着人类的智慧和情感,源于人类活动最高尚的部分”。李政道一生倡导科学与艺术结合,图书馆内壁的大屏幕上滚动呈现着他的书画,比如《格》、《粲》;除了其个人作品,还有吴作人、李可染、黄胄、华君武、吴冠中等名师大家的科艺题材作品,主题涵盖了同步辐射、高温超导、量子引力等诸多领域。   李政道自幼喜欢读书,博学多才,有着极好的古文功底与艺术才情。如今每到年底,他都亲手制作贺卡,遥寄慰问,感谢参与图书馆项目建设的每一位工作人员。去年,他还在上海交大设立“李政道科学与艺术讲座基金”。李中清告诉记者,这是父亲将各项科研结余基金全部捐于交大设立的,其利息还将奖励科艺创作作品。   细推物理须行乐,何用浮名绊此身——这句杜甫名诗正是李政道的座右铭。

文档评论(0)

gsgtshb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