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水稻分蘖角度基因TAC1的克隆及其功能分析-附件2.DOC
附件2
论文中英文摘要
作者姓名:余柏胜
论文题目:水稻分蘖角度基因TAC1的克隆及其功能分析作为构成水稻株型的关键因子,分蘖角度是一个影响到水稻群体光合效率、植株抗逆性能,并最终影响谷物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农艺性状,然而迄今对其形成和调控的分子机理还知之甚少。本研究利用一个株型松散的籼稻品种IR24”和其渗入了粳稻品种Asominori”染色体片断株型的渗入系IL55”作为试验材料,通过图位克隆的方法,克隆了控制水稻分蘖角度的一个重要基因Tiller Angle Controlling (TAC1),并对其结构和功能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为诠释水稻分蘖角度控制的分子机理奠定了良好基础。主要结果如下:
1. 遗传分析表明,松散株型对株型为不完全显性,并为单个核基因控制;利用IR24和IL55杂交F2大群体中鉴定出的1918个单株构建的隐性定位群体,将分蘖角度基因精细定位在第9染色体长臂端一个35kb的区段内通过遗传互补试验,从8个候选基因中确定了目标基因,命名为Tiller Angle Controlling (TAC1)。
2.自IR24TAC1由5个外显子和4个内含子组成,编码一个由259个氨基酸组成可能为禾本科特有的功能未知的新蛋白。自IL55tac1在对应于TAC1第四内含子的3’拼接点处,基因组序列由“agga” 突变为 “ggga”,导致该内含子在mRNA加工过程中不能正常剪切, poly(A)加尾提前,最终导致了与TAC1 cDNA结构上的差异,即具有完全不同的3’非翻译区(3’-UTR)具有相同的5’非翻译区(5’-UTR)和近似的编码区(仅有一个单碱基的差异,但编码的氨基酸相同). Real-time PCR表达比较分析结果,TAC1mRNA水平显著高于tac1,明tac1 3’-UTR导致mRNA稳定性降低;TAC1过表达载体和RNAi载体转基因后代株型和mRNA水平分析结果表明,TAC1上调表达导致分蘖角度增大,而下调表达导致分蘖角度减小。TAC1 mRNA水平决定分蘖角度的大小。
. 不同组织器官表达谱分析和TAC1 启动子驱动GUS染色结果显示,TAC1主要在分蘖基部不伸长节边缘维管束环外的皮层薄壁组织及所有节与叶鞘交接部位的叶鞘枕(sheath pulvlnus)表达。前者是分蘖基部向上弯曲不对称生长的部位,而后者是禾本科植物感受重力的器官,TAC1可能作为水稻分蘖负向重力极性生长的负调控因子在水稻分蘖角度和株型的控制中发挥重要作用。
. 对不同水稻TAC1第四内含子的3’拼接点序列进行分析,在105个粳稻材料中有97个表现为tac1类型,74个籼稻材料中有58个表现为TAC1类型,而21野生稻全部表现为TAC1类型,说明TAC1是水稻原始基因型,而tac1基因型在粳稻中的广泛,可能是人类在粳稻驯化和栽培过程中为适应密植的需要而人工选择的结果。水稻分蘖角度图位克隆内含子3’拼接点3’非翻译区驯化Isolation and Functional Analysis of a Novel Gene, TAC1, Controlling Tiller Angle of Rice (Oryza sativa L.)
Yu Baisheng
ABSTRACT
Tiller angle, as a key component factor of rice plant architecture, strongly influence the suitability of rice cultivation, light capture, disease resistance and grain yield. However, the molecular basis for tiller angle remains unknown. In this study, through a map-based cloning approach, a novel gene controlling tiller angle of rice, Tiller Angle Controlling1(TAC1), was identified and its functional characterization was investigated. The main results were as follows:
1. TAC1 was mapped to a region of 35-Kb on chromosome 9, using a large F2 population from the cross between an indica rice IR24, showing relatively spread plant archi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关于印发《关于推动中央企业加快司库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资金管理的意见》的通知.docx VIP
- 转炉和阳极炉讲解.ppt VIP
- 往届二外小升初分班数学测试卷(有答案).pdf VIP
- 2025年全国中小学校党组织书记网络培训示范班在线考试题库及答案.pdf VIP
-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监理规范sl288-2014表格》2016年1月更新.docx VIP
- 线路题库维护考试题库汇总.docx VIP
- 轮毂设计验证计划和报告(DVP&R).xls VIP
- 2025年国家低压电工作业证理论考试题库(含答案).pdf
- 新版GMP口服固体制剂多品种共线生产风险评估报告.pdf VIP
- 重庆某220kv变电站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精品).doc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