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川粮食产业发展战略及对策研究.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永川粮食产业发展战略及对策研究.doc

永川粮食产业发展战略及对策研究 苏音贵 (永川市农业局粮油站 402160) (2004.10) 摘要:粮食生产是国民经济建设的基础。在当前粮食种植效益比较低的情况下,随着农业、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和面对市场经济发展的挑战,在永川这样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县级大市,如何解决粮经生产的协调发展,稳定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维护粮食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确保粮食安全?本文通过对重庆永川市自改革开放26年来粮食产业的发展历程回顾和粮食产业现状分析,对粮食产业在不断发展,前进过程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逐一剖析、研究,提出了在新时期就局部地区合理制定粮食产业的发展战略目标和为实现这一目标应采取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粮食产业 发展战略 对策 “民以食为天,粮食安天下”。粮食产业的发展和持续稳定生产事关社会安宁、政治稳定的大事,关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蓬勃发展的经济基础,有利于促进农村小康社会全面进步,不断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党中央、国务院一再强调: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必须始终重视农业的基础地位建设,切实保护耕地资源,保护和提高粮食的综合生产能力,在继续推进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同时,稳定粮食生产面积,提高单位生产能力和粮食总量,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永川作为一个农业大市(县级),与全国、全重庆市一样,自78年改革开放以来,粮食生产虽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也出现了很多新情况、新问题,特别是耕地面积的减少,粮经生产结构的调整导致粮食生产面积相应地缩减;农业科技进步速率低于工业科技进步,主要粮食作物单产水平达到一定的高度时,粮食增产潜力难度越来越大;粮食产业的低效性,农产品与工业产品结构性价格差距大,导致农民种粮积极性的挫伤;人口自然增长和畜牧、水产、禽、蛋、奶业及酿造、食品加工等其它耗粮业的蓬勃发展,粮食需求缺口日益增大,粮食安全面临隐患。本文通过对永川市粮食产业的发展历程回顾,通过对问题的透析和研究,提出合理制定未来粮食产业发展的战略目标任务及相应的解决对策。 永川粮食产业发展历程及生产现状 自78年改革开放以来,永川粮食产业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三个重要阶段: (一)78—82年永川粮食产业飞速发展阶段 自78年改革开放到82年农村土地实行“大包干”,良好的政策、方针,促进了农民种粮积极性的高涨,全市粮食生产面积由78年的140.89万亩增加到82年的144.91万亩,增加4.02万亩(+2.85%),粮食总产量由339005吨提高到468825吨,增加129820吨(+38.29%),人均占有粮食由376公斤提高到510 公斤(+134 公斤),其中81年粮食播(栽)总面积最大,达到145.72万亩,总产量418735吨。此阶段政策因素和“两杂”良种的推广应用,功不可没,极大地推动了粮食产业的飞速发展,广大人民群众已彻底解决温饱问题。 (二)83—97年永川粮食产业处于稳定发展阶段 粮食生产面积由83年的130.74万亩下降到97年的124.98万亩,缩减5.76万亩(-4.41%),而粮食总产量由491950吨提高到520652吨,增加28702吨(+5.83%),人均占有粮食量530公斤左右,其间90年粮食总产量达到历史最高水平532753吨。此阶段粮食产业的发展主要突现于农业科技的极大进步,尤其是汕优63、D优63、农大108等高产“两杂”良种、蓄留再生稻生产技术的成功普及,稻田耕作制度发生了新变化,复种增加,促进了单位面积粮食生产能力的提高。 (三)98—2004年永川粮食产业处于徘徊和逐步恢复发展阶段 粮食生产面积由98年的124.52万亩下降到2003年的102.99万亩,减少21.53万亩(-17.29%),产量由502893吨降至455690吨,减少47203吨(-9.39%)。人均占有粮食量稳定在450-500公斤之间。此阶段由于城乡经济的发展、交通建设占地、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国家实施退耕还林、还草政策,致使永川粮食生产面积2003年降至改革开放26年以来的历史最低点,粮食生产徘徊不前,粮食总量降至14年来的最低水平,人均占有量降到22年来的最低水平,除粮食生产面积的不断缩减外,“谷贱伤农”也是其主要原因之一。 2004年在“中央1号”文件精神的鼓舞下,在重庆市“三大政策、六大措施”的促进下,全市粮食生产面积达到109.83万吨,较2003年扩大6.84万亩(+6.64%),实现粮食总产492608吨,增加36918吨、增8.10%;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党政加大工作力度,实施积极的政策导向,加大财政投入,提高粮食最低保护收购价格,减免种粮税赋,施行种粮直补农民等措施,充分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全市粮食生产得到历史性的恢复和发展。人均占有粮食量达到481公斤,单产面积生产能力提高

文档评论(0)

gsgtshb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