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流脑防治基本知识.doc
流脑防治基本知识
【了解流脑】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是由脑膜炎奈瑟菌引起的、经呼吸道传播的一种化脓性脑膜炎。
●流脑的传染源是流脑病人和已感染而没有发病的带菌者。
流脑的危险性大,病死率高,是严重危害儿童健康的传染病。
任何年龄组都可发病,以15岁以下儿童为多见,流行时成年人发病亦增多。
流脑常在冬春季发病与流行,一般在11~12月份病人开始增多,至第二年的2~5月份是发病高峰期。
【流脑的传播】 流脑主要通过飞沫直接从空气传播,也可经与病人或病源携带者密切接触而传播。
流脑病人或病原携带者通过打喷嚏、咳嗽等形式,使病菌随飞沫进入空气中,其他人吸入而感染。
与病人或病原携带者日常生活密切接触也可传播该病,尤其是2岁以下的婴幼儿。
婴幼儿、儿童和青少年容易感染流脑。
【流脑的症状与体征】 发热、剧烈头痛、频繁呕吐、皮肤黏膜瘀点和脖子发硬为流脑的主要临床表现。
感染后部分可表现为低热、咽痛等类感冒样症状,然后突发寒战高热,伴头痛、呕吐,多数病人皮肤黏膜出现出血点、瘀点或瘀斑。病情严重时出现高热不退、剧烈头痛、频繁喷射状呕吐三大症状,同时还有怕光、狂躁、颈后疼痛、脖子发硬等表现。
重症病人可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或感染中毒性休克,如不及时抢救,可以在24小时内死亡,婴幼儿病情更为凶险。
【早期发现流脑】 冬春季节出现发热、头痛、呕吐等症状时有可能是患了流脑,应及时就诊。
流脑初期表现很像感冒,如发热、头痛、咽痛、上呼吸道分泌物增多、流涕、咳嗽等,往往不被重视而延误了治疗。
冬春季节,有感冒表现者,应该及时就医。特别是婴幼儿如果出现高热不退、哭闹、拒食、呕吐,皮肤黏膜出现出血点或瘀点瘀斑,更应引起家长重视。
【流脑的治疗与效果】对流脑病人及时采用足量的抗菌药物和降颅压等综合治疗措施可取得良好疗效。
由于流脑为细菌感染所致的化脓性脑膜炎,治疗成功的关键是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及时、足量的抗菌药物、降颅压等综合治疗可取得良好疗效,多数能治愈,并发症及后遗症少见。
【流脑的预防】注射流脑疫苗,经常开窗通风,流脑好发季节避免前往人群拥挤的场所是预防流脑的主要措施。
预防接种,增强免疫力。15岁以下儿童容易传染流脑,需要接种流脑疫苗加以重点保护。一旦周围有流脑病人发生,应在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指导下,应急接种流脑疫苗。
“三晒一开”,杀灭病菌。“三晒”指晒太阳、晒被褥、晒衣服,“一开”指居室要常开窗通风换气,使室内保持阳光充足、空气新鲜。应做到每天开窗至少3次,每次不少于10分钟。
流行季节,避免扎堆。流行季节,不去或少去通风不良、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防止交叉感染。
及时发现,早期隔离。在流脑好发季节,如发现儿童有不明原因的发热、头痛、呕吐时,应提高警惕,及时去医院检查,确诊为流脑者要隔离治疗。对疑似病人或与病人密切接触者要严密观察,以防止该病传播扩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