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浅谈曹植诗歌的艺术成就.doc
浅谈曹植诗歌的艺术成就
应城一中 高玉林
[原文发表于《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4期]
【摘 要】在我国文学史上,建安诗歌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而曹植则是建安诗人的杰出代表。他的诗歌不仅数量多,大大超出同时代的诗人,而且思想内容丰富;不仅创立了他个人的独特的艺术风格,而且创造和发展了诗歌表现艺术,因而被后人誉为“建安之杰”、“古今诗人之冠”。
【关键词】曹植;诗歌;艺术风格;艺术创造
曹植是建安文学的大家,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的大家。虽然他在政治上是一个失败者,其人生充满了悲剧色彩。但是,政治上的失败,并没有扼杀他奔放的创作激情;悲剧的人生,却使他在文学上的成就更为辉煌。无论是诗歌还是散文、辞赋,他的成就都高于当世文人,被后人誉为建安时代最有才华、最杰出的作家。曹植的文学成就最为突出的还是在诗歌方面,对此,前人曾作过很高的评价。钟嵘说:“陈思王为建安之杰”[1]。丁晏评价说:“诗自汉魏以来,卓然大家,上追骚雅,为古今诗人之冠,陈思王其首也。”[2]前人对曹植为什么有这样高的评价呢?下面试作论述。
从诗歌创作的数量上看,根据逯钦立《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著录,建安时期的几个主要作家,如曹操今存诗20余首,曹丕40余首,孔融7首,王粲、刘桢各20余首,阮瑀10余首,陈琳8首,徐干5首等,而今存曹植完整的诗歌有余首前期诗歌表现他贵公子的优游生活《白马篇》写幽并游侠儿的高武艺和,建功立业的。反映生乎乱、长乎军的时代感受。《泰山梁甫行》描写了滨海地区人民的困苦生活:剧哉边海民,寄身于草野。妻子像禽兽,行止依林阻。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从这些朴素而真实的描写中,可以体味到诗人对下层百姓所怀有的同情。《送应氏》二首,送别好友应。诗中除叙述友情外,写了东汉皇都洛阳在战乱以后垣墙皆顿擗,荆棘上参天的残破荒凉景象以及诗人的内心,反映了汉末军阀混战所造成的社会大破坏,具有强的现实意义。诗中中野何萧条,千里无人烟,同曹操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蒿里行》)、王粲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七哀》之一)等描写相一致。后期诗歌,主要抒发压愤慨哀怨,表现不甘被希冀用世立功的愿望。其代表作有《野田黄雀行》、《赠白马王彪》、《七哀诗》、《怨歌行》、《篇》、《杂诗》首。曹植诗歌,乐府体诗占一半多。这表明诗人与曹操、曹丕一样,很重视从汉乐府民歌中汲取创作养料。如《美女篇》对美女的大段描写,就是借鉴了汉乐府古辞《陌上桑》对罗敷的描写《白马篇》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七哀》借问叹者谁?言是宕子妻等,就是学习民歌中常用的问答手法《五游咏》披我丹霞衣,袭我素霓裳,带我琼瑶佩,漱我沆瀣浆《野田黄雀行》黄雀得飞飞,飞飞摩苍天等,都是源出于乐府民歌的手法。《赠白马王彪》大部分章间的首尾转换,也都使用乐府民歌常用的连章衔接句式。此外,曹植有些诗句直接从乐府诗中化出。由于着意吸取了汉乐府民歌的滋养,曹植诗歌具有明朗、和谐、清新等特色。汉乐府多以叙事为主《古诗十九首》抒情成分。曹植发展了这种趋向,把抒情和叙事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五言诗既能描写复杂的事态变化,又能表达曲折的心理感受,大大丰富了艺术功能。
然而,与《诗经》、屈骚相比,曹植对“比兴”手法的运用,又显得别开生面。《诗经》、屈骚中所运用的“比兴”更多的是他指,主体意识还不十分强烈。曹植诗歌中所运用的“比兴”更多的是自指,具有十分强烈的主体意识。例如《白马篇》、《吁嗟篇》、《美女篇》、《野田黄雀行》以及《杂诗》中的“南国有佳人”等,其中所塑造的形象,都是诗人的自况,无不是诗人强烈的主体意识的表现。
第四,创造出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曹植的诗歌是抒情性的,但在抒情中又常常有叙事的成分,正是在这类诗歌中,曹植创造出极其鲜明的人物形象。如《白马篇》中 “游侠儿”的形象,不仅英气勃发,武艺高强,而且境界高尚;《美女篇》描写少女的丰姿艳丽更是光彩照人:
美女妖且闲,采桑歧路间。柔条纷冉冉,叶落何翩翩。
攘袖见素手,皓腕约金环。头上金爵钗,腰佩翠琅玕。
明珠交玉体,珊瑚间木难。罗衣何飘飘,轻裾随风还。
顾盼遗光彩,长啸气若兰。行徒用息驾,休者以忘餐。
借问女安居,乃在城南端。青楼临大路,高门结重关。
容华耀朝日,谁不希令颜。媒氏何所营?玉帛不时安。
佳人慕高义,求贤良独难。众人徒嗷嗷,安知彼所观?
盛年处房室,中夜起长叹。
作者对人物的观察与描写,层次分明。因系采桑,首先从手上看起,再头上,身段,再神采风韵,把一个穿戴华丽,美妙绝伦的少女,生动形象地再现出来,显示了高超的艺术才能。故后人称赞说:“意致幽妙,含蓄隽永,音节韵度皆有天然姿态,层层摇曳而出,使人不可仿佛端倪,固是空千古绝作。”[11]其他如《名都篇》中的“少年”,《七哀》诗中的“思妇”,《杂诗》其四中的“佳人”等,同样写得栩栩如生,惟妙惟肖。即使是纯粹的抒情诗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