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门天险.doc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海门天险.doc

海門天險 壹﹑歷史背景﹕ 城門刻有「海門天險」四字的二沙灣砲台,始建歷史常追溯至中英鴉片戰爭時期。入口處的解說牌亦記載為1840年台灣兵備道姚瑩所建,於1841年7月,發砲擊退來犯英軍。 ????「海門天險」由姚瑩所建的說法,主要依據姚瑩在其「台灣十七口設防圖說狀」奏稿指出:「…..又恐門口寬深,被彼等窺視,故於正對門之二沙灣築砲墩八座……」。然而依據「法軍侵台始末」所紀錄,這座被法軍稱為Fort Neuf(新砲台)的構造物位於法軍公墓後方的海邊,被法軍認為是唯一重要的一座砲台,控制社寮島與白米甕中央的基隆水道。從「法軍侵台始末」的現場繪圖可以清楚的看到二沙灣砲台就在海邊,而非今日之所在位置。 ?????現今所見之二沙灣砲台,應是何時起造呢?根據記載1884年7月16日,劉銘傳帶領「銘軍」抵達基隆,第二天法艦就跟蹤而來。雙方在基隆大沙灣展開激烈砲戰。一千餘官兵在劉銘傳率領下擊退法軍。今天列為一級古蹟的基隆二沙灣砲台,便是當年劉銘傳所建。 為什麼劉銘傳所建的二沙灣砲台之歷史脈絡,常令後人追溯至姚瑩所建的二沙灣砲台呢?這是一個值得我們深思的問題: ????從「法軍侵台始末」的現場繪圖可看出,砲台靠陸地內側為石砌壁面,為有雉堞設計之中國式城牆建築,城牆雖已多處毀壞,亦能清楚看出城牆依海岸線蜿蜒而建之形貌,城牆的高度雖然都一樣,但是較遠處看起來卻較低矮,令人不難意會到:海門天險的城牆兩側較低,就是模仿這高低起伏的視覺而建的城牆形貌。又由於海邊的二沙灣砲台於中英戰爭與中法戰爭皆發揮強大的制敵威力,所以在銘軍的情感認同上是改建而非重建,只是把建築位置提高而已,城牆建材與型式盡可能與原來一樣,城門石匾很有可能是從海邊的二沙灣砲台移置而來的。 貳﹑地理環境﹕ 劉銘傳初到基隆督戰,就對原來砲台的地理位置提出批評:「勢居低下,且在口門以內,不能遠擊敵船」所以改採在隱蔽的大沙灣與二沙灣之間的山崗上建造海口防禦砲台…….附近港域內的船隻動靜一目了然,又有天然的地形地物可掩護砲壘…….與位於外海口門的社寮、白米甕構成鐵三角防禦網。 海門天險屬於「高地砲台」中的「抱山式砲台」,兩砲台區建在地勢較高的臨海山頭,營盤設計在背海面地勢較低之處,海上來犯敵艦的砲彈只會打到山崗向海的一面,或越過山頭落到谷底,絕難擊中營區。 參、現場導覽﹕依參觀路線介紹 一﹑東砲台區﹕ 包括兩砲座及一個彈藥庫,砲座包含子牆與砲基兩部分,子牆約成ㄇ字型,只要功能在於掩護砲座內之兵員與裝備,使用鐵水泥建造而成。砲基大致呈半圓形,為砲架置放處,以鐵水泥攙小石頭「逐層封築」而成,面積較大的砲基上置有一仿製之美式阿姆斯壯12吋前膛砲。根據日據時期台灣北部施政紀實所記載, 海門天險配備火砲有八吋徑英國阿姆斯脫朗後膛砲一尊、六吋徑英國阿姆斯脫朗後膛砲二尊,所以現置於梅園的8英吋阿姆斯脫朗後膛砲很可能就是原來放置於此的火砲。 二﹑彈藥庫﹕ 東、北兩砲台區各有一座彈藥庫,為躲避敵砲轟擊並兼顧戰場作業需要,採半地下室的建築形式,圍牆採雙重防護的「回」字型設計,正對砲位的牆邊開一小拱窗做為遞彈孔,外牆牆頂斜披出來的「石雨庇」,讓雨水從屋簷直接滴下,不會流到牆面。 三、古墓﹕ 靠近東砲台區,有三座光緒年間的古墓,墓碑上刻有「河南銘字中軍」字樣。是劉銘傳部隊駐紮於此的證明。立碑於光緒十六年,距今已有一百一十多年。 四、古井﹕ 先挖掘水源,洞口面再以人字砌法做成,以方便取水並維護水源。是基隆各砲台區唯一存留的古井。 五、北砲台區﹕ 置有仿砲一尊,形狀看來似要模仿與原來放置的6吋阿姆斯脫朗後膛砲,但是只仿製砲管與轅板,磨心也已仿者自製之砲架取代,體積縮小許多,甚至砲管邊有一圓洞,像是德製克魯伯鋼砲的側栓結構,很難判斷是仿製哪一種砲,可以確定的是億載金城有一支一樣的仿砲。位於前方及西北角的圓形陣地,可能是後人增建的機槍陣地,目前各放置一尊仿製的前膛鑄鐵砲。其中一支砲身銘文「光緒二年奉憲鑄造」乃仿製目前放置於和平島海濱公園之古砲。 六、大階梯﹕ 營舍有小山丘的屏障,安全性大為提高,但是到砲區的距離也相對的提高,為了使士兵們能快速且幾乎同一時間就戰鬥位置,階梯做得相當寬闊。由於斜度大,階面小,上階容易,下階難,遊客下階時要特別小心。 七、營盤區: 營舍牆壁採用砂岩人字砌而成,營舍開口均朝向中央,以便迅速地到達砲位。 八、雉堞與馬道﹕ 城牆上用石塊疊砌而成的突出物稱為「堞」。為使兵員易於隱蔽並可改變射角,將「堞」設計為外寬內窄,俯瞰猶如雉尾,故稱為雉堞。城牆內雉堞前的走道稱為「馬道」,古時將領騎馬巡視戰況的通道,二沙灣砲台的城牆短,毋須騎馬巡視,馬道用於堅固城牆,或可供射手蹲射之用。 九、登城階梯: 王鴻楷教授在海門天險古蹟

文档评论(0)

gshbzl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