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体育事业管理体制改革专题
小组成员:官柳 杨静 郑双 李玉林 程玲慧 夏梦凡
指导老师:袁文艺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体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经历了几个不同的历史时期,逐步走上正确的发展轨道。由于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居民收入的提高,体育产业有着巨大的市场需求。同时,我国政府对体育产业提供了大量的优惠政策,体育产业将逐渐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一个新的增长点,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竞技体育作为中国体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直是国民关注的一个焦点,政府也投入大量奖金发展竞技体育。全民体育水平是一项衡量国家体育综合实力的标准。目前,我国全民体育发展存在很多严重的问题。在当前情况下,分析我国体育体制在现状和问题,对体育体制进行改革对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体育事业 体制改革 体育产业 竞技体育 全民体育
目录
摘要
绪言
改革的背景与重要性
研究范围与目的
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历程及现状
我国体育体制发展的历程
我国全民体育发展的现状分析
我国竞技体育发展的现状分析
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现状分析
第三章 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成就、问题及对策
第一节 我国全民体育发展的成就、问题及对策
第二节 我国竞技体育发展的成就、问题及对策
第三节 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成就、问题及对策
我国体育体制的改革
第一节 竞技体育发展模式研究
第二节 我国体育改革可供参考的目标模式
第三节 我国体育管理体制改革的基本趋势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绪言
改革的背景与重要性
伴随着共和国的成长,新中国的体育事业走过了60年不平凡的拼搏历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成为世界体坛举足轻重的力量。体育事业的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光辉历程和伟大成就的缩影,也是中华民族奋发图强、努力实现伟大复兴的精彩写照。
回顾20世纪中国体育发展历程,我们可以做出这样的判断,中国体育在一定程度上完成了国家和民族在这个世纪所赋予的文化任务,中国体育已经实现了冲出亚洲、走向世界的任务;然而,完成了这个任务并不等于说就已经实现了从传统体育向现代体育的完全转变。实际上,传统体育观念与现代体育观念的冲突,传统体育体制与现代体育管理体制的碰撞,仍然是当代中国体育的主要矛盾。这就是说,体育观念和体育体制的“转型”并没有完全实现。目前,我国全民体育发展存在人们健身意识观念淡薄、场地设施资源缺乏、经营管理不完善、社会体育指导员严重缺乏等问题。我国体育产业发展中也存在体育产业的内部结构不合理、体育产业项目重复投资现象严重,缺乏整体规划布局、体育产业法规不健全等问题。竞技体育管理中也存在管理权限过于集中、各级组织权责不明、管理制度、法规不健全等问题。
现在可以估计,彻底地实现从计划经济下形成的封闭的、条块分割的传统体育体制向以市场经济为主导的开放的,依托社会、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现代体育管理体制“转型”,建构起完整的中国现代体育管理体系大厦,将是21世纪中国体育的文化使命和文化责任。
研究范围与目的
中国体育事业管理体制改革所研究的范围主要包括中国体育产业、全民体育、竞技体育三个方面的改革,重点研究全民健身方面的体制。研究中国体育管理体制其目的是为更好解决我国全民体育、竞技体育以及体育产业发展中的问题,为我国体育事业发展创造条件。
第二章 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历程及现状
第一节 我国体育体制发展的历程与现状
一、我国体育体制发展的历程
1、1978-1980年三年调整,形成举国体制
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影响,七十年代末期,中国的经济、文化、教育事业一度瘫痪,濒临崩溃,在这百废待兴之际,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成为了中国新时期的一个转折点,这次会议的中心议题是把工作重心由阶级斗争转移到社会主义建设上来,于是全国上下各级体委重新建立起来,中国体育总会、中国奥委会等体育行政机关开始重新运作。1978年下旬,召开了全国体育工作会议,拨乱反正,清除了“四人帮”在体育事业的流毒和影响。1979年2月的全国体育工作会议正式提出了将工作的重点转移到体育业务工作上来,并确定了“普及和提高相结合的前提下,侧重抓提高”的方针政策,初步形成了奥运战略。1980年的全国体工会议则进一步完善了这一战略,更加确定了以竞技体育为工作的中心。这三年的调整,三次会议的召开,标志着中国以竞技体育为中心的举国体制正确正式形成。
举国体制在当时生产力低下,经济极其落后的情况下,与我国的国情基本相符,它集中了国家很有限的人力、财力、物力来最大限度地发展体育事业,使得在文革时期被严重破坏的体育工作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恢复运作,并为80年代的体育改革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这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