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细菌性疾病病理.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二十四章细菌性疾病病理.doc

第二十四章 细菌性疾病病理 第四节 弧菌病 一、鳗弧菌病 该病是由鳗弧菌感染引起的一种主要危害鳗鲡健康养殖的常见细菌性传染病。1917年意大利亚得里海沿岸的坎曼乔湖发现的鳗鲡“红疫”是首例由鳗弧菌(Vibrio anguillarum)引起的疾病,此后报道的“盐水疖疥病”、“疥子病”、“溃疡病”、“瘟病”,是对鳗弧菌引起鱼类疾病的描述。鳗弧菌是弧菌病最重要的病原之一,除了感染鳗鲡,也可感染其它鱼类引起发病,不同的鱼感染鳗弧菌后会出现不同症状,但一般以体表或内脏器官出血为主。 【病原】 鳗弧菌是弧菌属(Vibrio)的一种,革兰氏显色为阴性菌,呈短杆状,稍弯曲,两端圆形,0.5~0.7μm×1~2μm,以单极生鞭毛运动,无荚膜、无芽孢,氧化酶阳性,在 2216E 培养 24hr 菌落形态圆形,在 TCBS培养基上易生长,呈黄色菌落,发酵葡萄糖产酸。生长温度为10~35℃,最适生长温度为25℃左右。生长盐度(NaCl)为0.5%~6.0%,甚至7.0%,最适生长盐度为1.0%左右。生长pH范围6.0~9.0,最适生长pH值为8。 鳗弧菌( Vibrio anguillarum )又称为鳗利斯顿氏菌(Listonella anguillarum),5S rRNA序列分析发现其与利斯顿氏菌属(Listonella spp.)的细菌同源性很高,因而第九版《伯杰氏细菌鉴定手册》将其归为利斯顿氏菌属。最近有学者研究认为,Listonella spp.是 Vibrio spp.在近代的一种变型,建议使用鳗弧菌这一名称(Thompson,2011)。 【致病机制】 鳗弧菌的致病特征与许多侵袭性病原的致病特征相似,其致病性取决于细菌与宿主的相互作用,但细菌的内在因素起主导作用。鳗弧菌的致病过程包括黏附、侵袭、体内增殖及产生毒素等系列过程,而这些过程又与细菌产生的各种致病因子有关。目前鳗弧菌细胞内在化的机制不清楚,Wang 等人(1998)的研究发现侵袭性鳗弧菌首先黏附在宿主细胞表面,然后通过激发宿主内细胞微丝和微管重排而进入到细胞内。鳗弧菌通过侵袭跨越上皮屏障进入更深层的组织,可以获得一个营养丰富的、适于生长繁殖的微环境,还可以逃避宿主肠道或血液免疫系统的防御机制,使感染过程加剧或延长。目前已经发现的相关毒力因子有鞭毛、铁获取系统(siderophore)、外膜蛋白(outer membrane protein, OMP)、内毒素、蛋白酶、溶血素等。 【流行情况】 鳗弧菌曾经在世界范围内引起养殖鱼类的流行病爆发,该菌引起的弧菌病是一种在海水鱼类中经常发生的传染病,据报道已有10多个国家遭到鳗弧菌的肆虐,超过40多种海水鱼遭受鳗弧菌的侵袭,其中最重要的养殖品种有鲑鱼、虹鳟、鳗鲡、香鱼、鲈鱼等。在我国,它也是危害多种海洋经济鱼种的主要病害病原体(孟庆显,1996)。鳗弧菌是水环境微生物区系中的正常菌群,是一种条件性致病菌。当水温较高、营养较丰富时数量急剧增加。因此在夏季,特别是养殖密度、盐度和有机物含量较高的条件下易诱发鳗弧菌病,而应激状态如寄生虫感染、机械损伤、低溶氧量等会加速疾病的发生(雷霁霖,2000; Villamil et al,2003)。鳗弧菌也是鱼体微生物区系中的一员,可能是鱼类周期性爆发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 【症状和病理变化】 感染鳗弧菌的病鱼有多种临床表现,随患病鱼的种类不同而有差别。比较共同的病症是体表皮肤溃疡。感染初期,体色多呈斑块状褪色;食欲不振,缓慢地浮游于水面,有时回旋状游泳;随着病情的发展,病鱼体表点状出血、其中以腹部、下颌及鳍较为明显,肛门红肿;严重时,发病鳗鲡还出现眼睛充血、发红(图24-4-1),躯干部形成褪色斑或隆起,病灶逐渐形成出血性溃疡(图24-4-2、3、4、5);剖检后,相应的组织病理变化有:肝脏肿大、呈土黄色、点状出血,脾、肾脏肿大(图24-4-6、7);部分病鱼腹腔内有腹水;肠道充血、出血。自然感染状态的养殖牙鲆和鲈鱼最明显的症状是严重出血、皮肤溃烂(Mo et al,2001)。 感染鳗弧菌的中国对虾步足、游泳肢及尾扇呈鲜红色,熟称“红腿病”,病虾血淋巴浑浊、稀薄、不能凝固(郑国兴等,1990)。 感染鳗弧菌的病鱼主要组织病理变化为:肝板排列紊乱,肝细胞萎缩变形,细胞间界限不明显,细胞质凝缩形成沉淀状,染色变深;红细胞数目减少(图24-4-8)。脾脏中红细胞数目明显减少,说明脾脏的造血功能受损(图24-4-9)。肾脏中可见肾间质细胞的细胞膜受损,细胞核膨大;肾小球萎缩,与肾小囊形成较大空隙,肾小管萎缩;红细胞数目较少(图24-4-10)。小肠绒毛杯状细胞膨胀变圆;固有层极度萎缩(图24-4-11)(吕俊超等,2009)。 图患病鳗眼睛充血、发红 图患病鳗体表褪色斑 图患病鳗鲡充血、肛门

文档评论(0)

docinppt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