拯救传承——新乡村建筑发展的反思.pdfVIP

拯救传承——新乡村建筑发展的反思.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笫33卷第3期 温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年6月 Vjl33.No3 JournalofWenzhou NaturalSciences Jun.2012 University 拯救·传承 ——新乡村建筑发展的反思 廖沙泥,谢志贤 (广东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广东广州 510090) 摘要:传统乡村建筑具有居民同宗特点和区域文化特色,具有鲜明的民间个性,凝结着民间的智慧, 并与自然环境相融合,-3前乡村建设与改造导致了传统乡村建筑的消逝和传统乡村新建建筑地域特征 弱化的局面.因此,当前新乡村建筑的发展必须继承传统文化,必须对传统古建筑有明确的保护标准; 必须适宜当地气候与自然环境,新乡村建筑的规划设计必须提高公众的参与度. 关键词:传统乡村建筑;新乡村建筑;拯救;传承 文献标志码:A 中图分类号:C913.31 文章编号:1674—3563(2012)03—0021—06 本文的PDF文件可以从xuebao.WZtl.edu.cn获得 DOI:10.38750.issn.1674.3563.2012.03.004 乡村建筑即乡土建筑,包括乡村中的祠堂、住宅、书院以及亭、廊、桥梁和道路等一切建筑, 它们与乡村中的人一起,构成一个完整村落的最主要部分.1960年,伯纳德·鲁道夫斯基首先提 出“乡土建筑”这一概念并对其进行了界定.姚彦彬总结伯纳德·鲁道夫斯基的观点,认为乡土 建筑具有“本土建筑”、“匿名建筑”、“自发建筑”、“民间建筑”和“传统建筑”等描述性特征【lJ.“在 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传统的乡村有着与城市不同的美好,它曾‘是知识分子的家园,是传统社会 中田园牧歌生活的载体,也是所有文人衣锦还乡的最终归宿地’,‘所以在过去的中国,乡村的住 房比城市里的更好,如徽派建筑等,因为在人们心里,乡村才足最终的归宿地.”,【2】 随着我国乡村经济的飞速发展,农民收入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各地新乡村的建设与改造 正在大刀阔斧地进行.固然,这对我国乡村基础设施的配套完善有着重要的意义,但与此同时, 散布在各乡村的传统建筑正遭受前所未有的毁坏和冲击,而欧式别墅、小洋楼逐渐成为潮流.传 统乡村建筑的消逝,不仅是散落在民间建筑中的传统风格的“隐去”,也是一段段历史“断壁” 的消亡,更是人们对传统文化的一种遗忘. 瑞士农业科学家和心理分析学家特奥多尔·阿伯特在《不丧失灵魂的进步》一书中提出:“在 近自然和生态的居住场所、易于把握和识别的社区环境中,人们较易实现自我价值.因此,乡村 具有它不可替代的特征和价值,如果我们的乡村和城市一样,将会导致人类精神生活的失调.”① 德国汉诺威人学建筑系教授兰德蔡特先生认为:“乡村与城市就象蛋黄与蛋白,两者不可分离, 但各有所用.”①因此,应如何去保护乡村建筑?乡村建筑又该朝何方发展?这是摆在我们建筑与 规划设计人员面前的~项非常紧迫并富有长远意义的工作. 收稿日期:2010.11-09 作者简介:廖沙泥(1985一),女,安徽安庆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设计史论 ①参见:王路.农村建筑传统村落的保护与更新【J】.建筑学报,1999,(11):16—21. 万方数据 22 温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第33卷第3期 1传统乡村建筑的特点及其历史文化内涵 传统乡村建筑具有居民同宗特点和区域文化特色.我国经历了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时期,其 中的宗法思想在文化和历史上,都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痕迹,其标志之一就是宗室祠堂的大量兴建, 而在传统民居上体现为“聚族而居”的特点.它强调民俗、敬重宗法,并有森严的等级区分.这 种封建宗法关系体现在住宅空间位序上,规定了每个人住房的位置,以此实现一种尊卑秩序.例 如金衢地区的住宅多采用三合院式的楼居,正是为

文档评论(0)

朱海龙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