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社会道德.ppt
“有人受伤该出手帮助吗?” 环境监测系 监测与评价1134 最近,社会上出现了好多 “冷漠”的人 ——社会问题 老人摔倒该不该扶,大家都有不同的想法和观点,当下这个社会环境也给人们很多的无奈,无论从人情还是道德来讲都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但是许多问题带出了很多的无奈,使善良的人们无法适从。下面回顾一下几个案例: 案例: 最近,有这样一件事,安徽合肥一位七旬老人在搭便车回家途中从车上掉下身亡,车主心里过不去,主动要赔偿,但老人子女就很讲情理,说这是意外,不能委屈好人,不能伤害善心。该事件让人们非常感动,双方都很纯朴、善良。是值得宏扬,值得人们学习。 再看下例案件,法院又是如何来判的,也使人们不得不去思考今后碰到类似事件 彭宇案:2006年11月20日,徐老太在南京市水西门广场一公交站台候车时,被撞倒摔成了骨折。徐老太指认撞人者是刚下车的彭宇,并告到法院索赔13万多元。 彭宇表示无辜。他说,当天早晨一下车,就看到一位老太太跌倒在地,赶忙去扶她了,后来与其他市民一起将她送到医院,自己却被老太太及其家属认定为“肇事者”。2007年9月4日,鼓楼区法院一审宣判,判决彭宇赔偿受害人4.5万余元。二审期间,双方当事人达成和解协议,最后案件以和解撤诉结案。 殷红彬案: 2011年8月26日,殷红彬在驾驶大巴车途中,停车搭救了骑车侧翻的石老太,结果却反遭获救者的儿子诬陷为撞人者。幸亏公交车的监控录像将救人的过程清晰记录下来,殷红彬这位幸运的好心人才得以被证明清白 殷红彬案: 2011年8月26日,殷红彬在驾驶大巴车途中,停车搭救了骑车侧翻的石老太,结果却反遭获救者的儿子诬陷为撞人者。幸亏公交车的监控录像将救人的过程清晰记录下来,殷红彬这位幸运的好心人才得以被证明清白 许云鹤案: 2009年10月21日,许云鹤驾车沿天津市红桥区红旗路由南向北行驶,途中看见王老太由西向东跨越路中心的护栏,后王老太倒地受伤。许云鹤表示,当时他立即停下车,从车里翻出创可贴给老太贴上,并拨打了120。但老人称自己被许云鹤的车撞倒。2011年6月16日,天津市红桥区人民法院就此事作出判决,许云鹤被判决赔偿王老太108606元。 最近发生的小悦悦事件: 自从两岁的广东女童小悦悦于10月13日在佛山被两辆汽车碾过,18名经过的路人对此视若无睹,最后才由第19名路人抱起的事件,经由传统与网络媒体的传播后,已经广为人知,也受到了海内外华人社会的重视。而在中国国内,此事还在全国范围内引发了广泛的道德反思热潮。此事发生至今已将近两周,小悦悦也已不幸于10月21日伤重不治身亡。毫无疑问,两名司机肇祸逃逸的不负责任行为,以及那18名路人见死不救的表现,都应该受到谴责,而见义勇为的拾荒妇陈贤妹也应该受到表扬。至于这起事件在中国引发了全社会对于道德和良知的探讨,虽说总体而言是件好事,但也有几个方面是值得探讨的。 “小悦悦” “小悦悦”事件引发了全社会对于道德和良知的探讨 首先,能否单凭此孤立事件就认为整体社会道德水平已经严重滑坡?相信并非如此,中国社会也不乏乐于助人也勇于助人的好人好事,但是相对于此事因是负面新闻,在大众传播上有其吸引眼球的轰动效应,因此较不为人知而已。不过,像那18名路人那样的冷漠态度,也应该有一定的代表性,因此当人们不免从“小悦悦事件”联系到自身经历过的类似事件,遂认为社会道德已经出现了危机。也就是说,此事虽然未必有普遍意义,但却是有一定的代表性的。 其次,从此事发生后中国媒体上所出现的种种反思言论看,有不少人认为媒体在报道五年前的“彭宇案”时,在导向方面出现了偏颇,片面渲染和夸大南京市民彭宇搀扶摔倒老太,反而被老太以撞倒自己为由控上法庭,因此造成今日民众普遍有“想救不敢救”的心理。姑且不论媒体是否该为此负起责任,急公好义、济危抒难终究是一种先人后己的高尚道德行为,倘若要先考虑到救人的成本与代价再来决定是否救人,这本身就是不道德的。 其三,还有一些反思言论主张立法奖励见义勇为者、惩罚见死不救者,持此观点者包括一些著名律师和学者。事实上,早在“小悦悦事件”发生之前,一些地方已经开始酝酿此事。表扬见义勇为者可以理解,毕竟这是善举,但是一旦与金钱挂钩,恐怕会引起更大的道德问题。 “小悦悦事件”虽然掀起了关于社会道德的讨论,但社会道德终究还是要以个人道德修养为基础。两千多年前,孔老夫子就说过“要实现仁德,须要从自己做起,而不应要求别人去做”(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的话,这是非常深刻的。而从这一系列的反思言论看,反思者或是归咎于媒体,或是责难于制度,或是不满社会麻木,或是批评法律不够周全,唯独从自身的角度对此事进行自省和反思者极之罕见。这个现象恐怕才是最应该反思的。 智慧的做法: 昨日13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