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充满人性的德育.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追求充满人性的德育.doc

追求充满人性的德育 (通讯员 薛莲 无锡市洛社高级中学) 2008年5月17日上午,江苏省第十届“五四杯”中学青年教师教育教学论文大赛颁奖大会暨“五四杯”20周年庆典在我校隆重开幕。在此次活动中,我们有幸聆听著名教育哲学博士、特级教师李镇西关于“追求充满人性的德育”的精彩讲座。 李镇西老师以“昨天我的德育”作为开场白,列举亲身事例“和一位班主任老师谈心”、“一个学生来还钱”、“余震中的惊弓之鸟”、“如何度过初三最后的时光”,来分析班主任老师的责任心、班主任对学生的诚信教育以及及时、适时地引导学生等问题,探讨我们在教育过程中如何认识德育、如何落实德育。 在丰富的教育实践中,李镇西老师对教育有了新认识。他说:教育从本质上讲就是德育。这个德育是帮助人发展,由生物人向社会人发展,也就是所谓的“学会做人”。这个帮助不是外在的强加,而是内在的唤醒,唤醒学生原有的童心、善良、纯真。所以,德育(教育)就是为人的精神成长服务。 通过对德育的新思考,李镇西老师得出“德育是爱心与奉献的结合”这一结论。爱心,就是向上提升,到民主的高度;向下落实,体现在每一天的爱。这其中,教师要有爱的智慧。表扬、批评、奖励、惩罚都是教育的方法,也是教育的权力。奉献,同时也就是收获。李老师提倡爱心与奉献必须同老师的生活相联系,提倡快乐、轻松的教育。 李镇西老师还指出:德育包括老师、学生、家长。对教师,德育要解放班主任,让班主任体验幸福感。而教师幸福源于:享受职业、赢得尊严、学生信任、衣食无忧和追求极致。对学生,德育要为民主社会培养公民。培养公民从培养尊重开始,培养健康、善良、正直的社会主义公民。“以人为本”的理念,不仅是口号,更是行动、细节。这其中,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是德育的素材和资源。 长达两个小时的讲座,整个会场始终是座无虚席、掌声迭起。李老师的讲座就是一个又一个真实而感人的故事,就是真切淳朴的宝贵教育经验,让我们感动、让我们震撼。 【李镇西,男,1958年8月生。1982年四川师大中文系毕业后,在乐山一中担任语文教学工作兼任班主任,1991年到成都市玉林中学执教语文课并兼班主任,1997年到成都市石室中学任教。2000年到苏州大学攻读博士学位,2003年6月博士论文《民主教育论》获得通过,并完成博士学业。2000年“全国十杰中小学中青年教师”提名奖,2003年获得四川省获成都市中小学教育专家的荣誉称号。后任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所教育发展研究室主任。四川省新教育实验学校(原成都市盐道街中学外语学校)教书(做班主任),并任该校副校长。已发表数百篇文章,相继出版了《青春期悄悄话》、《爱心与教育》、《走进心灵》、《从批判走向建设》、《教育是心灵的艺术》、《花开的声音》、《风中芦苇在思索》、《教有所思》、《民主与教育》等12部专著作。1998年12月,在北京举行的“纪念苏霍姆林斯基80诞辰国际学术研讨会”上,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女儿、乌克兰教育科学院院士苏霍姆林基卡娅赞誉他是“中国的苏霍姆林斯基式的教师”。教育哲学博士、四川省中学语文特级教师、全国优秀语文教师、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成都市中学语文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教育论坛的斑竹。他告诉我们:“所有的学生都是爱老师的,关键是你能否感受到爱。”正如世界上不缺乏美,缺乏的是发现美的眼光。他告诉我们:“爱不等于教育的全部,但教育不能没有爱。爱不是迁就学生,不是放弃严格要求和严肃的纪律。”不是溺爱,要关爱。再拿一个令班主任和老师都头痛的后进生问题来说,他告诉我们:“不要把后进生当成头痛的问题,而要把他们当课题。”与其去争那几个有限的市级课题、省级课题、国家级课题,不如去解决眼前的实际问题。其实解决实际问题的同时就是在做研究型的教学,就是在做实际的课题。】 追求充满人性的德育 --我的德育思考、德育实践与德育管理 成都武侯实验中学 李镇西 第一部分 我的德育思考 旧德育的特点 (1)旧德育是“单向教育”:“我说你听”“我管你从”“我教你服”,“教师是人类灵魂工程师” (2)旧德育是“非人教育”:所谓“非人”,就是不把学生当成人,无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更无视学生的尊严、思想、情感等精神存在,而把学生当做没有生命的物。学生是机器――装道德的机器,装知识的机器。所谓“非人教育”,就是非人道的教育,在这样的教育中,不但老师不把学生当人,而且久而久之,学生的尊严感、耻辱心也被剥夺得干干净净。 (打骂学生) (3)旧德育是“臣民教育”:“臣民教育”也叫“听话教育”,就是把学生作为工具,目的是培养一种只会听话的听从者、顺从者、服从者,不能独立、毫无主见的驯服工具。 (4) 旧德育是“封闭教育”:与生活无关,纯粹是教室里的主题班会式的教育,或校园里的征文比赛、演讲比赛

文档评论(0)

docinpf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12202040000002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