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类比策略在物理解题中的作用.doc
类比策略在物理解题中的作用其基本的思维模式是:若A对象有属性a、b、c、d,B对象有属性a′、b′、c′,且a、b、c分别与a′、b′、c′相同或相似,则在B对象中也可能有属性d′与A对象的属性d相同或相似。
可见,类比策略的走向是沿着从特殊到特殊的路径,它从特
殊到一般的归纳法以及从一般到特殊的演绎法之间的关系可用图
1 表示。与演绎和归纳法相比,尽管类比法的或然性更大,但它
却是最富有创造性的推理方法。因为演绎是一种必然性推理,可
由正确前提推出可靠的结论,但推出的结论并没有超出前提范围;
亦即运用演绎推理方法无法推出新的一般性原理。科学研究中大
量使用的不完全归纳法也具有或然性,它虽然可从具体、特殊的结论出发推出一般性原理,但却需要运用较多的事实贮备。而运用类比思维方法却可挣脱现成原理的束缚,以最少的事实基础、最短的推理路径得出结论,使得可以在广泛的范围内把看上去差别很大、甚至风牛马不相及的两个或两类事物联系起来,从而发现新的原理。正因为如此,类比方法无论在科学研究还是创造性学习中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就中学物理解题而言,采用类比策略解题的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种:
抓住本质,巧用“等效类比”策略突破解题关卡
所谓“等效类比”,是根据A和B对象在某些方面的等效性类比,推出两者在其它方面也具有等效性的一种方法。
在光滑水平轨道上套有一质量为m的小环A,A又通过长
为的细绳与质量为M的钢球B相连,如图2;现设法使细绳沿左右方
向偏过一个小角度θ(θ5°),放手后M即摆动起来,问:M摆动的
周期是多少?
解析:本题乍一看,会使人产生一种如坠云雾的感觉,因为B球摆动时,环A也在轨道上左右滑动.这样的问题在中学阶段似乎是无法处理的。但我们知道,B放手后A、B所组成的系统在水平方向不受外力作用,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A、B系统的重心P摆动,这样,此题就可等效类比变为传统的单摆问题了。只要找到B至系统重心P的距离L,问题就迎刃而解了。由∑M=0显见,故得
大胆迁移,采用“因果类比”策略提高解题效率
所谓“因果类比”,是指以一对象中各因素之间的因果关系为桥梁进行类比的推理方法。具体地说,因果类比是借助A对象的因果关系来概括科学事实,探索与之相似的B对象的原因或结果的一种思维方式。
例2 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在第70s内发生的位移为18m,第120s内发生的位移为21m,则该质点在第95s内的位移是多少?
解析: 显然,该题运用运动学基本公式也行,但相对来说解题效
率不高。而从题设70s、95s和120s这些信息的等时性中,我们很容易
以其为因联想到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征这一果:物体在相邻、相
等时间内发生位移的差值相等,即⊿s1=⊿s2=……=aT2.通过如此因果类
比,即可从图3高效地找到关系式21-s=s-18,则s=19.5m。
三、合理联想,通过“对称类比” 策略化解解题疑窦
所谓“对称类比”,就是从A、B两对象在总体上的对称性出发,推出B可能存在与A某些属性的一种推理方式。
如图4,AB为接地金属板,板右侧P点有一带电量为Q的正
点电荷;P点到板的垂直距离PN=d,试求PN中点M处的电场强度。
解析 显然,P点处电场强度是正点电荷Q和金属板感应电荷的电
场在P点场强的叠加。因金属板感应电荷产生电场的场强无法求出,故
采用高中静电场知识似乎无法求解。但我们知道,“处于静电平衡状态的
导体其表面上任何一点的场强方向都跟该点的表面垂直”,亦即金属板右
侧的电场线分布应如图5所示。这个电场即可使我们想到两个等量异号
点电荷产生电场的电场线对称分布图,从而可知该电场可用另一与正点
电荷Q关于金属板对称的负点电荷(-Q),替代金属板感应电荷对M点
电场的影响。这样一来,M点的电场强度就等效为由两个相距为2d、带
等量异号电荷的对称点电荷所产生。所以有M点的场强
方向沿PM向左指向N点。
四、抓住过程分析,应用“协变类比”策略冲破思维定势的束缚
所谓“协变类比”,是指研究对象中各要素之间的某种函数或图象关系。“协变类比”的常见开工是:根据A、B两对象的数学形式相似,推出其属性也可能相似。
例4 把小球以速度v1竖直上抛后,小球回到原处时的速度v2,求小球的飞行时间。假设小球运动中所受空气阻力与其速度成正比。
解析 因小球运动中所受空气阻力与其速度成正比,小球的加速度是变化的,故在高中阶段无论从功能、冲量动量关系或动力学方法出发似乎都无法求解。但是我们知道,物体做直线运动可用v-t图线来描述,物体位移为v-t图线与时间轴所围的面积。类似地,我们也不妨从v-t图线入手来协变分析此题。
小球在上升过程中速度越来越小,它所受的空气阻力也越来越小,向下加速度也越来越小,到最高点时a上最小,为g;小球在下降过程中速度逐渐增大,它所受的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静脉输液考试试题及答案.docx
- 2024-2025学年小学信息技术(信息科技)四年级上册湘科版(2024)教学设计合集.docx
- Tecsun德生PL368使用说明书.pdf
- 港口城市发展的动态研究——兼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产业经济专业论文.docx VIP
- 第一单元起始课课件(34张PPT)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pptx
-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课件(全册).pptx VIP
- 桥本氏甲状腺炎课件.ppt VIP
- 完整word封条样式.doc VIP
- 老年人体重管理.pptx VIP
- 输变电工程数字化移交技术导则第1部分:变电站(换流站)[附编制说明],Q_GDW11812.1-2018.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