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7.1 物质循环的基本原理 7.1.1 物质循环的有关概念 7.1.2 物质循环的基本形式 7.1.3 物质循环的类型 7.1.4 物质循环的特点 定义:生态系统中各元素和化合物沿着特定的途径从生物到环境,在从环境到生物,不断往复循环的过程。 周转率:指系统达到稳定状态后,某一组分(库)中的物质在单位时间内所流出的量或流入的量占库存总量的分数值。 单位时间交换量 周转率= ———————— 库存量 周转期:是库中物质全部更换平均需要的时间,也是周转率的倒数。 3.周转率、周转期 在生物量的周转中,往往用更新率、更新期的概念,其含义同周转率、周转期 如某一森林的现存量为324 t/hm2,年净生产量为28.6 t/hm2,其更新率=28.6/324= 0.088,更新期约11.3年。 如某一水体中浮游生物的现存量为0.07 t/hm2,年净生产量为4.1 t/hm2,其更新率=4.1/0.07=59,更新期只有6.23天。 7.1.2 物质循环的基本形式 指化合物或元素经生物体的吸收作用,从环境进入生物有机体内,然后生物有机体以死体、残体或排队泄物形式将物质或元素返回环境,经过五大自然圈循环后,再被生物利用的过程。 特点:时间长,范围广,是闭合式的循环。 生态系统环境中的元素或化合物被生物利用后返回环境,不经五大自然圈层的循环,又相继被生物利用的过程。 特点:时间短、范围小,是开放式的循环。 物质不灭,循环往复 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不可分割,相辅相成 物质循环的生物富集 没有生物则难于循环 生态系统对物质循环有一定调节能力 各物质循环过程相互联系,不可分割。 我国水资源开发利用方面存在的问题 现有水利设施不能适应农业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现有水利工程及田间渠系配套等遗留问题比较多。 水体污染日趋严重。 地下水的超采严重(如在北方旱区、一些大中城市中),形成地下水位下降和地下水漏斗以及地面下沉现象。 农业生态系统的水分管理 植树造林,发挥“绿色水库”作用,扩大土壤的水分库容。 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提高水分利用率 改变耕作制度与管理方式,发展节水农业 防治水体污染 加强全流域的水资源保护与统一调度 全球碳循环 农业生态系统中的碳素流动过程 碳素通过作物的光合作用从大气流向作物。 碳素自作物流向土壤。 碳素沿食物链向家禽家畜和人体流动,然后由人畜粪便及其遗体等重新进入环境。 土壤向大气排放CO2 。 土壤向大气排放CH4 。 人为施入土壤中的碳量,主要包括有机肥和化肥(尿素)中的碳量。 GLOBAL WARMING 温室气体 温室气体除了二氧化碳(CO2)外,还包括甲烷(CH4)、氧化亚氮(N2O)和碳氟氯烷(CFC)、臭氧(O3)等。其中CO2的作用约占全部温室气体作用的50%以上,大气中的水蒸气也对温室效应起着重要作用 Greenhouse gas:CO2、CFC、CH4、N2O(近年的浓度变化) 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途径 改进能源结构 提高能源效率 增加植被覆盖面积 人类活动对氮循环的影响 人为的固氮作用使大气库中的N减少,陆地和海洋中N增加,其中主要流向海洋。 氮氧化物的流量和大气圈中的存量在不断增加 N循环各过程的净通量和库的净变化(TgN/a) 人为活动对N循环造成的影响(TgN/a) 水体富营养化的过程 营养物质进入水体??水中微生物滋生 ??爆发性增长 ??死亡分解 ??消耗氧气 ??氧气不足 ??厌气分解 ??产生有毒物质 ??水体变坏 The ozone holeThis satellite picture of the Antarctic ozone hole was taken on October ,1993.There was 15% less ozone over Antarctic in 1993 than a year earlier,leaving the protective shield at less than one-third its normal thickness. 农田氮素控制的途径 改进氮肥施用技术分次施肥、氮肥深施、缓效肥等 平衡施肥和测土施肥 采用硝化抑制剂 合理灌溉 做好水土保持工作 7.2.5 硫循环(气相型兼沉积型) 硫循环的环境问题 (1)酸雨:酸雨指PH值小于5.6的雨、雾、雪、霜的统称。主要由SO2引起的。 (2)酸雨的危害:土壤酸化、贫瘠化,毒害植物根系,危害生物生长。 (3)水体富营养化 养分循环特点 有较高的养分输入率和输出率 系统内部养分的库存量较低,但流量大,周转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