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课程标准.ppt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品德课程标准.ppt

* 《思想品德》 课程标准解读 一、课程标准修订的基本原则 1.完善原则。即保持大结构不变,注重局部调整,精益求精。在《标准(2011年版)》中,仍然延续了《标准(实验稿)》的基本框架,课程性质、课程理念、实施建议基本未变,仍然以成长中的我、我与他人、我与国家社会为三大板块,综合了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国情的内容,来整体构建课程内容。 2.与时俱进原则。即紧跟时代步伐,强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充分体现以人为本,为学生成长服务。《标准(2011年版)》合理增加科学发展观、核心价值体系、生命教育、公民意识教育等方面的内容,重视培养生态文明意识和确立全球化视野,关注情感发展对思想品德培养的重要性。 二、基本理念上的坚持、发展与完善 (一)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推动学科逻辑向生活逻辑的转变 落实新课程以人为本的理念,用“生活”理念贯穿品德课改革,使思想品德课程与教学贴近青少年的生活与身心特点,力求将满足学生成长需要和满足国家与社会对青少年成长的需要统一起来。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生命教育、公民意识教育等在教育目标和内容上得到加强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重要思想导引,结合初中生的生活实际与认知、情感特征,在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上均有体现,得到加强。跟随时代发展和社会大环境的变化,生命教育在《标准(2011年版)》中有所明晰和强化。公民教育落实到学校教育过程时,更多体现在公民意识教育上,即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 (三)坚持“三维目标”统整,强化情感体验、道德实践在德育课程中的特殊价值 认同、尊重德育课程的情感性、体验性、行动性等学科特性,进一步明确和强调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对思想品德形成的特殊价值,要求教师关注初中生青春期的认知与情绪、情感特征,在教学中善于利用并创设丰富的教育情境促使学生亲身经历与感情,在获得情感体验的同时,深化思想认识。与此同时,还要求为学生提供直接参与实践的机会,以此提高学生道德践行的能力。 (四)重视代际间的双向互动和共同成长,推动学习方式的改变 强调基于生活的道德教育,也即强调德育资源的开放性、丰富性。提倡教师善于引导学生利用资源,包括师生间、同伴间、亲子间的互动交流更包括走向社区、参与公共事务,关注现实生活中的道德议题,使学生不断扩展关切心、关爱心,发展社会性认知和公共精神。努力使学习方式和教育过程成为平等对话、相互分享吸纳、代际交流、文化融合的过程,促进成人和未成年人相互理解、共同成长。 (五)重视大、中、小学德育课程的衔接,合理减轻学生学业负担 三、具体内容修订 (一)课标前言的简单调整 “前言”部分由两个段落构成。第一段话主要反映当前课程发展的时代背景和时代要求。指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以及生态文明建设都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这对人的公民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第一句话点出了道德的地位,凸显德育课程的性质。第二段话侧重谈思想品德课程对于初中学生成长与发展的意义。 (二)课程目标的细微调整 此次修订对课程总目标做了新的论证和调整,明确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课程的目标价值导向,并且进一步精炼表述,注重总目标的逻辑和层次,在总体方向上明确课程的主要任务和最终目标分别为“促进初中学生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与发展”和“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在最终目标中,将原课标中的“好公民”修改为“合格公民”,降低了培养要求,更符合教育实际。 第一,对各分类目标中一些具体的目标内容进行适当的扩充说明,旨在进一步明确目标要求,同时,在目标内容的表述上进行精炼和调整,注重具体目标的层次性和目标达成的过程性。 比如,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中,修订强调在“感受”、“体会”的过程中逐步养成一定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 在“能力”目标中,强调对掌握相应“方法”的要求,如“掌握爱护环境的基本方法,形成爱护环境的能力”等; 在“知识”目标中,将原课程目标中的“了解法律的基本作用和意义”进一步明确为“了解法律在个人、社会和国家生活中的基本作用和意义”。 第二,结合时代和社会发展的新特点,根据课程总目标调整的要求,在各分类目标中新增了一些具体的目标内容。 (1)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中新增加的内容:在“树立规则意识、法制观念”的基础上,新增加了“公共精神”和“公民意识”的目标内容;在“热爱集体、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docinpf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12202040000002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