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_杜甫诗三首(第一课时、前两首).pptVIP

人教版八年级上_杜甫诗三首(第一课时、前两首).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泰山到底怎么样呢?苍翠的山峦,在齐鲁大地上连绵不断,望不到尽头。 (远望) 借齐鲁大地烘托泰山拔地而起、参天耸立 石壕吏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背诵三首诗 杜甫诗三首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领会诗歌的丰富内涵和精美语言,积累一些文言词语和诗歌的修辞方式。 2、朗读并且背诵全诗 3、充分理解杜甫诗歌的思想内容,感受作者人格的伟大。 作者简介: 杜甫,字子美,诗中自称少陵野老,后人称他杜少陵。唐代伟大的现实主 义诗人,他的诗篇广泛而 深刻的反映了“安史之乱” 唐代社会由盛而衰的真 实历史面貌。他的诗歌 被公认为“诗史”,他被尊 称为“诗圣”。 杜甫一生深察人民的疾苦,其作品也多反映人民的悲惨生活。其《三吏》、《三别》就是其中的名篇。 《三吏》指《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 《三别》指的是:《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1.开元十九年(公元731)南游吴越。 ——读书和壮游时期 杜甫的一生可以分为四个时期: 2.天宝五载(公元746)诗人三十五岁,再赴长安,谋求政治出路。——长安十年时期 3.从天宝十五载开始,是诗人生活的激烈动荡期。——战乱流离时期 4.从上元元年(公元760)开始,诗人暂时定居程度。晚年之际,贫病交加,生活窘困,。大历五年,死于湖南耒阳。—— 漂泊西南时期 望岳 课文展示 写作背景 课文学习 创作背景 公元736年,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正是所谓的“开元盛世”,国泰民安,大唐就像个强壮的青年,有着无尽的理想和希望,宽广的胸怀似乎包容的下所有的豪情。这时正值青年的杜甫正在南北游历,他第一次游齐赵时路过“五岳之尊”的泰山,写下《望岳》一诗。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岱 dài 夫 fú 眦 zì 岱宗:泰山 未了:不尽 造化:大自然 阴,指山的北面(水南)阳,指山的南面(水北) 决:裂开 眦:眼角 会当:终当、终要 凌:登上。 这两句,虚实结合,写出了近望中泰山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钟”字,是聚集的意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将大自然写得有情,形象的写出了泰山的神奇秀丽。 一个“割”字写出了高大的泰山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切断,形成两种不同的自然景观,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赏析“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熟背) 这两句,进一步写泰山景色及望岳感受。见山中浮云层出不穷,故心胸亦为之荡漾;归鸟投林还巢,时已薄暮,仍目不转睛,故眼眶有似决裂之感。这样望的出神,这种襟怀之浩荡,反衬出泰山的雄伟壮丽以及感人力量,同时蕴藏了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 赏析“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理解) 赏析“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熟背) 它不止是诗人要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也是诗人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表达了一种对未来的自信和敢于面对困难,攀登高峰俯视一切的雄心与气概,体现了诗人青年时代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 揭示了怎样的人生哲理?(熟背) 阐明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道理,要高瞻远瞩,有远见卓识。 译文: 泰山到底怎么样呢?苍翠的山峦,在齐鲁大地上连绵不断,望不到尽头。 大自然聚成神奇秀丽的景色,山的南北两面,一面明亮一面昏暗,截然不同。 层云叠起,不禁心胸摇荡,目送归鸟入巢,眼角几乎都要睁裂了。 终要登上泰山的顶峰,四周的山峦,看起来都会显得矮小了。 整体把握 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热情地赞美了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也透露了诗人早年昂扬向上、积极进取的远大抱负。 《望岳》中每一联都有“望”的意思,但“望”的角度不同。试对此做具体解释。 首联远望,颔联近望,颈联细望,尾联极望。 (1)这首诗的诗眼是望 (2)借齐鲁大地烘托泰山拔地而起、参天耸立的形象的诗是: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虚实结合,表现泰山秀美、高大的语句是:造化钟神秀,(虚)阴阳割昏晓。(实) 描写泰山雄伟秀美的是: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表达作者希望冲破一切、大展宏图的句子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春望 课文展示 背景介绍 课文学习 公元757年,唐肃宗至德二年,“安史之乱”的 第三年,大唐进入由盛转衰时期,玄宗早已 弃都而逃,

文档评论(0)

zxli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