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靖远县文化产业发展情况汇报材料.doc
靖远县文化产业发展情况汇报材料
(2011年11月27日)
一、基本情况
靖远位于黄河上游,甘肃省中东部,白银市腹地,总面积5809平方公里,现有18个乡镇、175个村、10个社区,总人口4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2.7万人,有耕地117万亩,其中水浇地55万亩。2010年全县生产总值达到40.4亿元,(其中一、二、三产业结构比例为35:29:36),县级财政收入达到8089万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9349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658元。靖远历史源远流长,新石器时期就有人类繁衍生息,西汉武帝元鼎三年(前114年)始置县。黄河流经县境154公里,现境内蕴含丰富的金属和非金属矿产资源,黄河农业、国道经济、丝路重镇、文化大县是典型的县域特征,素有“陇上名邑”、“鱼米之乡”、“灵秀之地”美誉。是甘肃省重要的蔬菜生产基地。有19种特色农产品获得国家A级绿色食品认证,被评为全国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县和省级绿色食品示范区。是甘肃省有名的羔羊肉生产地和集散地。全县羊只饲养量达到70万只,陇上佳肴“靖远羊羔肉”是我国首例以哺乳类动物为地理标志保护注册的商标,省内外经营“靖远羊羔肉”的餐厅达700多家,日上市羊羔肉6000多公斤,被评为国家级羔羊肉生产标准化示范区。是甘肃省最大的优质枸杞、籽瓜、水稻生产基地。枸杞种植面积7万亩、籽瓜11万亩、水稻4.2万亩,林果总面积达到14.4万亩,枸杞、大枣被评为“甘肃省十大名果”,石门大枣荣获国家地理标记保护品牌。是甘肃省重要的矿产能源基地。煤、铜、石灰石、高岭土等矿产资源丰富,新发现的坡缕石储量达10亿吨,黄河流经县域154公里,水能、风能资源丰富,乌金峡水电站建成发电,北滩风力发电、靖南峡水电站等项目正在积极争取。是甘肃省的文化教育大县。有2100多年的县级建置历史,有北城滩明长城、法泉寺石窟、寺儿湾石窟、钟鼓楼等一大批历史文化遗产、人文遗址,黄河风情游、红色教育游、宗教文化游、自然风光游等特色旅游线路初步形成。一中、二中、三中分别被评为省、市级示范性高中。已建成高科技农业示范园区14个,先后被评为“全国科普示范县”和“国家科技进步先进县”。
二、发展现状
靖远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文物古迹荟萃林立,自然风光秀丽独特,民俗风情多彩多样,人文景观独具特色。旅游资源大体呈现出以黄河经济文化旅游带为核心、以哈思山和屈吴山为拓展、以丝绸之路为主线的“一带两山一线”的特点。法泉寺被评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法泉寺和哈思山被评为省级森林公园,田园大酒店被评为三星级宾馆,靖远羊羔肉荣获“白银三宝”,靖远脱水四季豆荣获“白银十大旅游商品(纪念品)”,虎豹口—西征公园红色旅游开发初见成效,“农家乐”乡村旅游快速发展。
全县有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红军渡河战役纪念馆、秦剧团、影剧院、电影院、电影公司、文化市场执法大队、文学艺术联合会、广播电视台、体育运动学校、法泉寺风景旅游区管委会等公共文化服务机构。有乡镇文化站18个,农家书屋175家,文化资源共享工程村级服务点139个,网吧16家(乡村6家),游戏厅2个,歌舞厅7个(乡村2个),棋牌娱乐室40家(乡村28家),出版物零售网点15家(乡村8家),印刷企业6家,打字复印21家(乡村5家),音响制品经营网点10家(乡村6家)。
县图书馆现有藏书71146册(图书56849册,报刊12671册,古籍1581册),设有电子阅览室、多媒体演讲室、报刊资料室、图书室、书库和采编室。
全县境内现有野外文物保护点385处,其中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北城滩明长城),省级文物保护单位6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62处。现有馆藏文物12040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1件,二级文物12件,三级文物209件。
全县共完成960个20户以上自然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建设任务,涉及农户45053户,覆盖人口约16.7万。全部采用直播卫星电视覆盖方式,全县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达97%。有9个农村数字电影放映队加入甘肃飞天院线,巡回在全县175个行政村,年放映各类电影2170多场次,观众40多万人次。
全县有书法家、作家、摄影家、美术家、音乐舞蹈戏剧家、农民书画家、诗词楹联、会州书画院、靖远书画院、黄河奇石等10个文学艺术协会。县城有文化馆业余演出队、爱乐乐团、隍庙秦剧团等民间文艺社团;有篮球、足球、信鸽、象棋、武术、乌兰青少年俱乐部等民间体育团体6个,有体育训练点60余处,乡级体育场18个,村级体育场26个,学校体育场270个多个(仅供学校师生活动),体育辅导员200多人。
有国家AAA级旅游景区1个,省级森林公园2个。有法泉寺、寺儿湾石窟、城南山、接引寺等12处宗教文化游景区(点),有哈思山、陈沟、雪山寺、屈吴山等5处自然风光游景区(点),有虎豹口红军强渡黄河遗址、吴家川战斗遗址—西征公园、高湾无名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