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课程名称:外国建筑史.doc
课程名称:外国建筑史
课程编码:7093801
课程学分:2学分
课程学时:32学时
适用专业:城市规划专业
《外国建筑史》
History of Foreign Architecture
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与目的
本课程是建筑学专业学生完整的知识结构之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高等院校与研究所“建筑历史”、“建筑理论”、“建筑设计”等专业研究生入学的考试科目,故列为城市规划专业必修课。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完整、准确地了解世界建筑发展的历史轨迹,从各种纷繁复杂的建筑现象当中梳理出较为清晰的客观规律,进而建立起正确的建筑观。为今后的生产实践和理论探索提供最基本的理论支持。
二、教学基本内容及基本要求
1、教学基本内容
第一章 古埃及建筑
第二章 古西亚建筑
第三章 爱琴海地区建筑
第四章 古希腊建筑
第五章 古罗马建筑
第六章 中世纪建筑
第七章 文艺复兴建筑、巴洛克建筑
第八章 古典主义、洛可可
第九章 亚洲建筑:印度、日本建筑
第十章 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建筑
第十一章 欧美对新建筑的探索
第十二章 现代建筑运动的演进与传播
第十三章 统一与多元:国际主义风格建筑运动
第十四章 后现代主义建筑
第十五章 现代主义之后的其他建筑流派
2、教学基本要求
使学生了解世界范围内建筑发展演变的概貌,以地区、国家、民族等因素为背景,了解其建筑技术、功能和艺术的发展演变过程及重要的成就。
要求学生深入理解建筑史中的某些重要成就和重大事件的深刻历史背景,即当时的社会生产力水平、生产关系的状况、政治制度及国家政权更迭、民族变迁的概况、当时占主导地位的哲学、宗教、艺术的走势以及地理、气候的状况等。使学生跳出就建筑论建筑的框子,能够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认识和把握建筑发展的客观规律,学会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眼光看待建筑并树立正确的建筑观,掌握鉴赏和评价建筑的方法和技巧,使理论素养达到一定的水平。
创新是一种思维方法,也是一种能力。创新不但要提倡,而且也要培养。本课程安排相应的训练。
三、本课程与其它相关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前修课程:建筑初步
后续课程:“古建筑专业方向”的其他课程
四、课程各教学环节和各篇章(节)学时分配
参观调研,做调研报告,测绘,完成相应图纸及其他成果。
课外作业:
1、建筑史上著名实例抄绘
2、参观调研
3、数字化模拟著名建筑模型
4、读书报告
学时分配:
章 节 内 容 总课时 导言 1 第一章 古埃及建筑 2 第二章 古西亚建筑 2 第三章 爱琴海地区建筑 2 第四章 古希腊建筑 2 第五章 古罗马建筑 2 第六章 中世纪建筑 2 第七章 文艺复兴建筑、巴洛克建筑 2 第八章 古典主义、洛可可 2 第九章 亚洲建筑:印度、日本建筑 2 第十章 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建筑 2 第十一章 欧美对新建筑的探索 2 第十二章 现代建筑运动的演进与传播 2 第十三章 统一与多元:国际主义风格建筑运动 2 第十四章 后现代主义建筑 2 第十五章 现代主义之后的其他建筑流派 2 综述 1 合 计 32
五、本课程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电子幻灯片、多媒体影音设备、计算机。
综合运用电子幻灯片、多媒体影音设备、计算机、录像片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强调师生互动,部分环节采用双语教学。
六、教材及教学参考资料
教材:自编讲义
参考书:
陈志华.外国建筑史.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罗小未,蔡琬瑛.外国建筑历史图说.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86
B.Fletcher,《A History of Architecture》
(古罗马)维特鲁威.建筑十书,高履泰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6
汪坦,主编.建筑理论译丛(11本),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清华大学建筑历史教研室,编.建筑史论文集(丛刊),清华大学出版社
同济大学,等编.外国近现代建筑史.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2
吴焕加.20世纪西方建筑史.河南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
(法)勒.柯布西埃.走向新建筑,吴景祥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1
(美)F.L.赖特.建筑的未来,翁致祥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2
(意)B.赛维.现代建筑语言,席云平等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6
(意)B.赛维.建筑空间论,张似赞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5
(苏)金兹堡.风格与时代,陈志华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1
汪坦,主编.建筑理论译丛(11本),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七、本课程的考核方法及成绩评定标准
本课程采取闭卷考试与平时成绩综合评定的考查办法。在总成绩中,考试成绩与平时成绩所占比例由任课教师
文档评论(0)